以上記載,稱努爾哈赤因背部得了“惡瘡”,或“疽”,或“肉毒病”,所以致死。目前,這種說法屬於主流。
雖然筆者對“惡瘡”“疽”“肉毒病”是否為同一種病不能判定,但認為,如果僅僅是因為患有一種病的緣故,清朝官方就在檔案記載中隻說“坐湯”治療,而不提是什麼病的話,似乎其中又隱瞞了什麼。也就是說,如果努爾哈赤真患有其中的一種病而死,是有可能的。但導致努爾哈赤患上這種病的原因,才是更加值得思考探究的事情。因為經過在網上查詢“瘡”“疽”“肉毒”等字詞之後發現,它們的病因大都與感染有關係,“瘡”“疽”是指皮膚感染,“肉毒”是指傷口感染。那麼,是什麼病灶引起的感染呢?筆者個人判斷,這多半與傷口感染有關。因此筆者認為,如果簡單地說努爾哈赤死於正常生病,似乎過於簡單了些,還應該適當地挖掘生病的根源。這就牽涉到努爾哈赤死因的第二種說法,受傷致死說。
二、受傷致死說。此說法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死於炮傷;另一種是死於偷襲受傷。
1.死於炮傷說。這種說法主要是來自明朝和朝鮮的史料記載。
《明熹宗實錄》中記載的兵部尚書、薊遼經略高第的奏報:
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放聲大哭。分兵一枝,攻覺華島,焚掠糧貨。
明末清初學者張岱在《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中記載:
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
朝鮮人李星齡在《春坡堂日月錄》中記載:
翌朝,見賊擁聚於大野一邊,狀若一葉。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奴兒哈赤先已重傷,及是具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懣恚而斃雲。
於是,有人據以上記載分析,明朝軍隊所炮斃的那個“大頭目”或所傷“裨王”就是努爾哈赤。因為炮擊傷此人後,八旗兵不僅裹著屍體哭著退兵,而且還對明朝的覺華島進行了報複性的攻擊,以此找回一些丟失的麵子。因為隻有努爾哈赤這樣級別的“大頭目”受傷,才可能令八旗兵在炮擊之後,裹其“屍”而哭著退兵,並立刻發起報複性的懲罰。又因有朝鮮人李星齡在《春坡堂日月錄》中明確記載努爾哈赤是在進攻寧遠城時受重傷,並因“懣恚”而最終死去。因此更有人堅信,努爾哈赤在寧遠城戰鬥中,被明軍的西洋大炮擊傷。西洋大炮射程遠、威力大,是善於殺傷騎、步兵的利器。
然而,有人對於努爾哈赤在寧遠城受傷之事提出質疑,認為明軍與後金軍的寧遠城之戰中,努爾哈赤不大可能受傷,其理由有二:
理由一:如果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之戰中受傷,作為寧遠城的最高統帥,袁崇煥應該最先知道,而且應該將此作為自己的戰功上報給朝廷,一來邀功,二來鼓舞士氣。而實際上,袁崇煥在上報朝廷的奏疏中,並未提及努爾哈赤受傷。
以上記載,稱努爾哈赤因背部得了“惡瘡”,或“疽”,或“肉毒病”,所以致死。目前,這種說法屬於主流。
雖然筆者對“惡瘡”“疽”“肉毒病”是否為同一種病不能判定,但認為,如果僅僅是因為患有一種病的緣故,清朝官方就在檔案記載中隻說“坐湯”治療,而不提是什麼病的話,似乎其中又隱瞞了什麼。也就是說,如果努爾哈赤真患有其中的一種病而死,是有可能的。但導致努爾哈赤患上這種病的原因,才是更加值得思考探究的事情。因為經過在網上查詢“瘡”“疽”“肉毒”等字詞之後發現,它們的病因大都與感染有關係,“瘡”“疽”是指皮膚感染,“肉毒”是指傷口感染。那麼,是什麼病灶引起的感染呢?筆者個人判斷,這多半與傷口感染有關。因此筆者認為,如果簡單地說努爾哈赤死於正常生病,似乎過於簡單了些,還應該適當地挖掘生病的根源。這就牽涉到努爾哈赤死因的第二種說法,受傷致死說。
二、受傷致死說。此說法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死於炮傷;另一種是死於偷襲受傷。
1.死於炮傷說。這種說法主要是來自明朝和朝鮮的史料記載。
《明熹宗實錄》中記載的兵部尚書、薊遼經略高第的奏報:
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放聲大哭。分兵一枝,攻覺華島,焚掠糧貨。
明末清初學者張岱在《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中記載:
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
朝鮮人李星齡在《春坡堂日月錄》中記載:
翌朝,見賊擁聚於大野一邊,狀若一葉。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奴兒哈赤先已重傷,及是具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懣恚而斃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