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經絡和常用穴位 (2)(2 / 2)

衝、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十四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屬腧穴,是經絡係統的主要部分。

奇經八脈在經絡係統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它對十二經脈、經別、絡脈起廣泛的聯係作用,並有主導地調節全身氣血的盛衰。其作用主要有:

1溝通、聯絡作用奇經八脈多數從十二經脈分出, 在其循行分布過程中,與其他各經互相交會,溝通了各經絡之間的關係。例如陽維聯絡各陽經交會於督脈的風府、啞門;陰維聯絡各陰經交會於任脈的天突、廉泉。手足三陽經, 交會於督脈的大椎;足三陰經,交會於任脈的關元、中極。督脈、任脈、衝脈之間又互相溝通,衝脈還與足少陰、足陽明相聯係,稱為十二經脈之海;帶脈橫繞腰腹,聯係著縱行於軀幹的各條經脈。這些都說明,奇經八脈對十二經和有關髒腑起著各種不同性質的聯係作用。

2統率、主導作用奇經八脈將性質作用相類似的經絡組合在一起,並起統率和主導作用。督脈為“督領經脈之海”、“陽脈之海”,任脈為“陰脈之海”,衝脈為“十二經之海”和“血海”,即指這種作用。因督脈是人體諸陽經脈的總彙,同時與腎、腦、肝經有密切聯係,故它的功能是督領陽氣和真元。任脈具有妊養和總調陰經脈氣的功能,因人身以氣為陽、血為陰,婦女胎、產、經、帶諸病,與陰血關係密切,故有“任主胞胎”之說,說明任脈對諸陰經起主導和統率作用。衝脈起於胞中,對十二經脈五髒六腑有密切關係,故又稱“十二經脈之海”和“五髒六腑之海”。督脈主一身之陽氣,任脈主一身之陰氣,對五髒六腑、十二經脈均有重要影響。帶脈則有約束軀體各條經脈,調節其經氣的功能。陰陽經脈主肢體兩側之陰陽,陽主持陽氣,陰主持陰氣,對分布於下肢內、外側的陰經和陽經有著統率和協調的作用。陰陽維脈有“維係”、“維絡”人身陰經和陽經的功能,陽維脈主宰一身之表,陰維脈主宰一身之裏。奇經八脈主要是通過它對十二經脈的組合而起統率和主導的作用。

3滲灌、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縱橫交錯循行於十二經脈之間,當十二經脈和髒腑之氣旺盛時,奇經則加以儲蓄;當十二經脈生理功能需要時,則奇經又能滲灌和供應,因此奇經起調節和溢蓄正經脈氣的作用。《難經·二十九難》曾以湖泊與河流的關係作譬喻:“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素問·痿論》說:“衝脈若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穀”。溪穀,概指肌肉間的穴位,可見衝脈在滲灌全身氣血中起重要作用。李時珍《奇經八脈考》還說:“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髒腑,外濡腠理。”均說明奇經有溢蓄調節十二經氣血滲灌於周身組織的作用。衝任二脈又能涵蓄腎氣,《內經》論述腎氣充盛,則“任脈通,太衝脈(即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血氣盛時充膚熱身,血獨盛則澹滲皮膚、生毫毛”。衝脈上行則“滲諸陽”、“灌諸精”,下行則“滲三陰”及“諸絡”,以及陰維脈和陽維脈能“灌溉諸經”等,都說明奇經的滲灌和調節氣血的作用。

二、捏脊療法的常用穴位

捏脊療法是運用捏拿手法刺激人體脊背部肌膚,即刺激背部的穴位,也就是刺激走行於背部的足太陰膀胱經、督脈和經外奇穴等穴位。現簡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