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便有士兵跟著他的聲音,開始少,而後越來越多,到了最後,竟是響徹天際的振聾發聵。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不教胡馬度陰山!!!”

公孫策隻覺得自己的胸中血液也隨著這雁門關前的烈焰一同燃燒沸騰起來,幾乎都要奔湧而出。他強行按捺住自己將要熱淚盈眶的衝動,努力撐大眼睛,看著龐統向著身後的萬千將士轉了回去,擲地有聲的道。

“遼人侵我邊關,兵臨城下,如今生死存亡之際,我們不剩退路,隻剩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所以,此後戰役,無論多少。”

“要麼勝,要麼——死!”

然後他看見那些士兵,皆是齊整的朝龐統跪了下去,身上鎧甲兵器與森冷的地麵撞擊,鏗然作響。

“屬下願隨同將軍,不惜一切,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永保大宋太平!”

聲音回蕩在雁門關外蒼茫的天空之中,久久不絕。

第二十四章 背水

戰報六百裏加急送到京城,不過隻需幾日的工夫。而龐統戰敗的消息一經傳入,朝野震驚。

雖說是大宋自開國起便是與遼人連年征戰不休,但在近二十年來,如此慘烈之戰況也是頭一回遭逢。而此回,那支從來被譽為百戰百勝的大宋虎狼之師竟是叫遼人給打得潰不成軍,這更讓朝廷內外皆是覺得人心惶惶,一時間議論紛紛。

趙禎手中捏著戰報來來回回反反複複的看,信紙上已被他捉出了好幾道折痕。信中公孫策秀頎挺拔的筆跡將事情詳實的寫足了數百言,可印在趙禎腦中的卻始終隻有那四個字。

慘敗,求援。

年輕的皇帝坐在朝堂之上,雖不做聲,可眉宇間仍是能看出來他正陷入深深的憂慮。而殿前也是並不安寧,紛紛攘攘的嘈雜之聲,幾乎要將這宣和殿的屋頂都給掀翻。

“……倒不如割地賠款,實在不成的話,俯首稱臣其實也不是不可……”

“胡鬧!如此一來,我大宋豈不是要顏麵掃地,國威何存!”

“張大人此言差矣,卻不知在您眼裏,大宋顏麵和百姓安危,哪個更重?”

“你——怎麼,原來李大人您竟是如此怕事,難道僅僅輸了這一場戰爭,您就已然怯懦不前,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

“我——”

趙禎自始至終不發一言,隻是靜靜的聽著朝臣們於台下兀自爭論不休,直等到眾人都漸漸的平息下來,這才不緊不慢的道出一句。

“關於龐統求援一事,眾卿家都有何看法?不妨直言。”

吏部尚書王明先是按捺不住了,疾步上前對著趙禎便道。

“啟奏陛下,臣以為,雖然此番龐統戰敗被遼軍逼至雁門關下,可是求援一事,陛下卻是萬不能應的。龐統雖然驍勇,可我大宋也並非隻有他一將,即便他此次真的戰死雁門關,以我河東路與河北東路之兵力,繼續抵禦遼軍也是未嚐不可。陛下您不是不知,龐統此人狼子野心,若然真將援軍給予他——到時候,別不是遼人未退,他卻回過來反咬一口,讓大家猝不及防啊陛下!”

此言一出,有不少人都站了出來,紛紛與他附和。

“是啊陛下,龐統於遼邊雖說是不可或缺,但是萬事也分輕重,此番若是留下他,豈不是又給了他謀朝篡位的機會?”

“如此敗績,陛下不追問他的罪責已是實屬萬幸了,求援?簡直笑話!”

“倒不如趁此機會,借遼人之手除去龐統,也算是了解了陛下的一個心腹大患。”

“…………”

趙禎聽著朝他四麵湧來的反對之聲,抬手稍稍製止了一下群情激憤的大臣們,轉而望向同樣是靜立在旁默不作聲的範仲淹一眼,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