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愛國詩人屈原(1 / 2)

屈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詩體。

屈原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二十多歲時便學識淵博,能詩善文,年紀輕輕就當上楚國的左徒,常同楚懷王一起研究政事,接待各國使臣,深得楚懷王的信任。

屈原生活在各國兼並、戰爭激烈的戰國中後期。當時,在戰國七雄中,數秦國最為強大,其次是楚、齊等國。秦國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對外擴張,一心想要吞並其他六國。而作為大國的楚國也想實現統一大業,為此,屈原竭力輔佐楚懷王,對內舉賢授能,變法圖強;對外聯齊抗秦。屈原因能言善辯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並使楚懷王成為六國聯盟的領袖,製止了秦國的擴張。因此屈原深得楚懷王重用,許多內政、外交大事,都由他做主。然而這讓貴族們非常忌妒,他們明裏暗裏和屈原作對。

一天,楚懷王叫屈原起草一份重要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上官大夫靳尚就想搶了去看。屈原趕緊收起草稿,冷冷地說:“這是個草稿,還沒定下來,誰也不能看!”

靳尚自討沒趣,心生怨恨,便去楚懷王那裏陷害屈原,說屈原到處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且專權獨斷,根本就不把楚懷王放在眼裏……楚懷王聽了信以為真,火冒三丈,從此就對屈原疏遠了,不僅聽不進屈原的忠告,還將他貶為三閭大夫,管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秦王得知這一情況,竊喜,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在六國之中隻要離間了齊、楚這兩個最有實力的大國,六國聯盟也就瓦解了。於是秦王派張儀到楚國,先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等人,同時提出以獻商於六百裏土地,換取楚與齊的斷交。可是楚懷王並沒有看出秦國的陰謀,竟聽信了張儀、靳尚等人的花言巧語,背棄齊國,結果上了大當,不僅六百裏土地沒到手,而且在攻打秦國的時候損兵折將,丟城失地。楚懷王見形勢危急,不得不重新任用屈原,派他去恢複齊楚聯盟。屈原到齊國後,盡力施展其外交才能,好不容易才恢複了齊楚聯盟。不料秦王聽說此事後,又派張儀來瓦解齊楚聯盟。楚懷王本來想殺掉張儀,但是禁不住靳尚和鄭袖替張儀說好話,又稀裏糊塗地把他給放了。等屈原從齊國回來,張儀早沒影兒了。而楚懷王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仍對靳尚、鄭袖這班人非常寵信,對屈原十分疏遠。屈原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眼看著楚國衰敗下去,悲憤不已。他把滿腔的情感傾瀉到詩句中,寫出了有名的長詩《離騷》。

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即位。他怕楚、齊再次結盟,就設法拉攏楚王,常給楚懷王送禮,還把女兒嫁給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以為秦國真的要同楚國交好,就同秦國結盟了。對此,屈原竭力反對,可惜楚懷王當時被奸臣所蒙蔽,屈原忠心勸說不但無效,反而被流放到漢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