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愛國詩人屈原(2 / 2)

楚國的出爾反爾,惹惱了參加合縱的其他各國。公元前304年,齊、韓、魏三國因楚國違背縱約而攻打楚國,楚國向秦國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於是,秦國出兵,三國也就退兵了。公元前303年,留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太子因殺了一個和他發生衝突的秦國大夫,逃回楚國。秦以此為借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殺了楚將唐昧,占領楚國的重丘。這時,昏庸的楚懷王才又想起齊楚聯盟的重要性,讓太子到齊國做人質以求齊楚聯盟反秦。公元前299年,秦又一次攻楚,取楚八城,秦昭王趁勢“邀請”楚懷王去武關會盟。

屈原此時已從流放地返回,他和昭雎等力勸楚懷王不要赴會,可子蘭怕失去秦昭王歡心,竭力慫恿楚懷王前去。結果楚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秦國要挾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不肯,就被押往鹹陽軟禁起來,此時他才後悔沒聽屈原的忠告,但為時已晚。楚懷王在鹹陽被軟禁了一年多,其間幾次逃跑都沒有成功,最終氣惱成疾,死在了秦國。

屈原聽到這個消息,悲憤交加,又寫了《招魂》一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楚懷王被扣於秦國之際,楚國立太子橫為國君,即頃襄王。頃襄王也是個昏君,他讓子蘭代昭雎當令尹,整日被奸臣的讒言包圍,隻顧享樂,不問政事。不久,秦又發兵攻楚,大敗楚軍,奪取楚國15城。屈原見朝廷如此腐敗,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不禁憂心如焚。但他仍寄希望於國君,連寫了幾篇奏章,勸頃襄王親賢遠佞,革新內政,以報仇雪恥。但這些奏章卻落到了子蘭等人的手裏,他們更嫉恨屈原,於是又陷害屈原,使屈原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之地。

在流放中,屈原仍時刻心係楚國的命運,希望頃襄王能召他回去,挽救國家命運。然而,一年又一年,他盼來的隻是絕望。

流亡期間,屈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百姓,了解他們的生活,又寫出了《九歌》《九章》等優秀詩篇。

與此同時,楚國的形勢越來越危急。不久,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的郢都,毀壞楚先王的陵墓,頃襄王外逃,楚國已朝不保夕。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淪亡,在悲憤交加中,於這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理想。這年他62歲。

當地百姓聽到這一噩耗悲痛萬分,爭先恐後去打撈他的遺體。雖費盡周折,卻仍一無所獲。有人就用葦葉包了粽子,投進江中,祭祀屈原(一說是擔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這種活動流傳下來,逐漸成為一種風俗。直到今天,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民間還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