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獨裁者”令人生厭(1 / 2)

如果自己有強烈的表現欲,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喋喋不休、唾沫橫飛、口若懸河,隻顧自己酣暢淋漓,一吐為快,全然不顧對方的反應,結果隻能讓對方反感、厭惡。

討厭的人的定義之一是,當你想對他講自己的事時,他隻講他自己。另一個討厭的人更準確地描述為:一個堅持講你根本不想聽的事的人。

他或她堅持要你聽到最後,盡管你已經明顯的表現出不耐煩。

還有些“大獨裁者”,喜歡打斷別人的談話,隻顧說自己的。

有一次,林君蘭去參加好朋友在家裏舉行的小型派對。其中有個男士引起了林君蘭的注意,因為這個男士非常喜歡打斷別人的對話,而且自己說話的時候完全不注意聽眾的反應。林君蘭的好朋友談起一個共同的朋友,告訴她,那個人最近出了車禍。

還不等林君蘭說話,那個男士就插嘴說道:“天啊,那還真是不幸,是不是因為他的技術不好?你知道我也開的是那款車,我覺得……”

林君蘭和好朋友隻好耐著性子聽完那個人對車的評價,然後林君蘭的好朋友說出醫院的名字,打算和她約個時間去探望一下。

沒想到那個男士又插嘴了:“那家醫院啊?我給你們說,那家醫院不好,我的一個朋友曾經住過,那裏的條件……”

林君蘭注意到好朋友的臉色很不好看,就找了一個借口拉著她“逃離”了那個沒禮貌的男士。

“我以後再不會邀請他參加我組織的活動了。”林君蘭的好朋友如此說。

林君蘭也有同感。

如果您發現自己在談話中有獨裁特點,那麼在下次談話時隻要把嘴閉上認真聽就可以了,不管您有什麼不得不說的。

如果您害怕自己會令人生厭,盡量看報紙或雜誌,找一個有興趣的話題研究研究,例如環保等,一定是每個人都關心的,您豐富的知識不僅會使您加入談話,而且會傳遞有趣的信息。

溝通是雙向的

春秋戰國時期,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

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耕柱是公認的最優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很沒麵子。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在這麼多學生當中,我難道竟是如此的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

墨子聽後毫不動肝火:“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

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

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

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隻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你。”

雖然這隻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不過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給有效溝通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所謂溝通是雙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試想故事中的墨子和耕柱,他們忽視溝通的雙向性,結果會怎樣呢?在耕柱主動找墨子溝通的時候,如果不積極地配合耕柱的溝通,就可能使誤會加深,最終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