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玄感起兵(2 / 2)

夜色下,兩道身影走出帥帳,回到自己的營盤帳內。

這兩個人一個身材中等,皮膚發黑,樣貌一般,但雙眉如劍,眼神非常深邃,穿著一身儒衫,看上去有點不倫不類,此人正是三十出頭的李密,跟他形影不離的年輕俊傑,身材修長,麵目英俊,乃是王伯當。

“先生,最近你總是憂心忡忡,難道認為我軍取勝把握不大嗎?”

李密歎道:“哎,原本的下策,卻被楊將軍當成了上策,頗為無奈,我擔心洛陽若是久攻不下,我軍連一個棲身之地都沒有!”

王伯當有些不懂,詢問道:“那楊將軍為何不聽出先生的上策?”

李密解釋道:“他自然也有他的考慮,首先擔心北上會遭到涿郡、漁陽郡駐守大軍的抵抗,畢竟留守的府兵也不少,起義軍隻有幾萬人,而涿郡的守軍就不下五萬,有羅藝鎮守,此外漁陽、北平兩軍也有大軍,我們要通過三郡,搶占臨榆關,扼其咽喉,恐怕並不容易,他擔心一旦不能攻克,讓洛陽、長安留守的王侯將相們,聚集地方府兵圍堵,到時候腹背受敵,難以逃脫。”

王伯當聽完之後,也覺得有道理,任何一個決策,都有利有弊,就看決策者,最在意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其實,李密三策是否曆史真實事件,並沒有完全考究,所謂的上中下三策,也是後來演義成份居多。

楊玄感並不魯莽,也非像後世人想的那樣,選擇下策,目光短淺。相反,他考慮很多,因為即便擊殺了隋煬帝,長安有齊王楊諫,洛陽有越王楊侗等楊廣的後人,即便楊廣死了,隋朝還是後繼有人,他無法達到戰略目的,隻有搶占洛陽,以此為都,昭告天下,廢掉楊廣,才能達到他的戰略目的。

王伯當說道:“先生,現在數十位門閥官宦子弟,都加入了我楊軍行列,甚至連禦史大夫裴蘊的兒子裴爽、光祿大夫虞世基的兒子虞柔、大將來護兒的兒子來淵都參與進來,他們的父輩,可是楊廣的親信大臣,而各地義軍也都在觀望,隻要我們能夠攻克洛陽,招撫那些義軍,大赦天下,糾集兵力,還是有機會抗衡遠在邊塞的楊廣軍隊!”

李密搖頭道:“我軍仍是烏合之眾,沒有多少訓練,兵甲不齊,糧草帶的也不夠,看似要主動攻城了,但其實形勢很被動,不出幾日,各地府兵都會調集,紛紛過來勤王救援,那時候,情況就更複雜多變了,就看這次攻城是否順利了。”

他停頓一下,輕輕一歎:“這大隋雖然有了衰敗之氣,但氣數未盡,各地響應的義軍還是太少,無法像秦末時期那樣,天下奮起抗秦,這樣一來,我等麵對的朝廷壓力就太大了。”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6605/34745653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