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情況,避免媽媽不恰當地培養孩子自信卻導致孩子不自信。

電視裏,《星光大道》的演播大廳,第一輪節目完了,一個娃娃被淘汰了。一個幾歲的娃娃,此時難免淚水漣漣。老畢請孩子的媽媽來安慰孩子。大出意外的是,媽媽為了給孩子自信開口來了一句“兒子是最棒的!”明明第一輪就被淘汰了,媽媽卻說孩子是“最棒的”,這不是欺騙孩子嗎?因此,娃娃懵懵懂懂中似乎對媽媽的安慰並不買賬,還是流眼淚,還是一臉的不自信。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鏡頭。母親總說孩子是“最棒”的,結果,孩子就不能接受更多的時候自己並不是最棒的事實。同樣,如果孩子參加活動,僅因“努力嚐試”就得到獎勵的貼紙,那他們又怎樣學會麵對失敗?結果隻能是更加不自信。自信來自戰勝困難和走過失敗,不是通過父母一味盲目地鼓勵獲得的。

所以,我們要看到,自信不是因為“我最棒”,自信就是對自我價值的確信和肯定。哪怕不是最棒,哪怕失敗了,自我也是有價值的。給孩子肯定和鼓勵,要根據具體的情境,要具體,要恰當。比如,孩子為了比賽,克服了那麼多困難,這本身就是好樣的。

第四種情況,避免媽媽的無私卻養成孩子的自私。

嘉嘉是個小男孩,剛上幼兒園,卻可以在公共汽車上給媽媽搶占座位了。每到這時,媽媽總是幸福地把嘉嘉摟進懷裏。媽媽很無私,孩子喜歡吃的,媽媽一口不沾;孩子喜歡,媽媽一律滿足。至於媽媽自己呢,自己的一切都不顧了。所以,看到嘉嘉給自己占座,媽媽有一種得到回報的感覺。可是這一天,母子倆登上汽車的時候,車上隻有一個座位了。媽媽剛想重溫坐下來的幸福,嘉嘉卻快步搶占了座位,一屁股坐下來獨自享受了。媽媽回憶起類似的一幕幕,心生疑惑:我無私的母愛怎麼培養了一個自私的家夥?

事情就是這樣,無私的母親常常會培養出自私的孩子。為什麼?母親的所謂無私,實際上是以孩子為中心,剝奪了孩子與他人分享的經驗,日益強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讓孩子心中沒有他人,隻有自己。母親這樣的所謂無私,並非真正的無私,隻是在親子之間放棄了自身利益,實際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為了一己私利。孩子怎能不學會自私?

所以,不要再拿無私的母愛說事了,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關心他人,比如,不管吃什麼都要先分給爸爸媽媽一份。這樣,成人的“自私”,反而會讓孩子學會“無私”,學會心中有他人。

第五種情況,避免強勢的媽媽卻培養了弱勢的孩子。

曉強媽媽在科研單位工作,學曆很高,特別要強,事業上很成功。這樣的媽媽自然對兒子期望非常高。曉強3歲的時候,媽媽就買了一套兒童智力訓練叢書開始訓練曉強。由於媽媽自己太優秀,好勝心太強了,對曉強總是不滿意,總是批評甚至打罵。結果惡性循環,曉強更糟糕了,對什麼都沒有了信心,對什麼都沒有了熱情,隻剩下了自卑、怯懦、軟弱和退縮。

一般強勢的母親常常培養出弱勢的孩子。這是為什麼?母親對孩子期望越是過高,越容易扼殺孩子的潛能,壓抑孩子的發展。而強勢的母親,即便不直接給孩子加壓,自己的強勢,本身對孩子就已經構成一種無形的威壓。更何況,強勢的母親對孩子的期望會更高,更難看到孩子的長處,就會給孩子更多的消極的評價,給孩子更多的消極心理暗示。孩子還怎麼強勢起來?

所以,強勢的母親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強勢,在教育孩子上,未必是優勢,弄不好會成了劣勢。有了這樣的意識,就會在孩子麵前示弱,就會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就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如此,才會促進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