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說話沒有邏輯,甚至有時候會語無倫次,就是說心裏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就不能從嘴裏說出來。麵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主要應該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故事,但是,不能隻讓孩子當聽眾,父母要讓孩子把自己所聽到的故事再複述一遍;父母還可以在孩子回家之後,讓孩子講一下自己的一天是怎麼過的,慢慢的,讓孩子把自己心裏想說的話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2.不要隻顧著自己說話
有些孩子一出口,別人就不能插嘴,因為他從一開口說話就不會再停止,這樣的孩子同樣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夠傾聽自己說話,卻很少有人喜歡傾聽別人說話。如果把孩子訓練成一個可以認真傾聽別人的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受到別人的歡迎,然而前提是讓孩子不要隻顧著自己說話,要多給別人說話的機會。如果對方同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那麼就可以找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讓大家都聊得很盡興,大家的關係也就會慢慢熟悉起來。
3.規勸別人要有技巧
忠告和規勸不僅是大人和大人之間會發生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同樣會在孩子們中間發生。但是,孩子通常不懂得怎麼去規勸別人,隻知道朋友不對就要告訴對方。正是因為孩子的這種行為,讓很多朋友變得不再是朋友。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孩子不懂得怎麼對朋友進行忠告和規勸,沒有掌握其中的技巧。甚至,有些孩子當眾就會批評自己的朋友,指出朋友的種種不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尊,當眾指出別人的錯誤就是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指出別人的錯誤需要在私下裏進行的,需要在合適的氛圍、適合的機會,再用上正確的方法,這樣才會有效,才會讓朋友欣然接受。
4.讓孩子擁有幽默感
一個幽默的孩子通常會有很多朋友,因為這樣的孩子在和別人的談話中總會讓自己和對方都感到特別的輕鬆;一個幽默的孩子,會在氣氛有點尷尬的時候,用幽默的語言化解尷尬,讓大家覺得輕鬆起來;一個幽默的孩子,會在氣氛有點低落的時候,用幽默的動作讓氣氛高漲起來;一個幽默的孩子,會在氣氛高漲的時候,用幽默的自己,讓氣氛更加自然,讓參與的人覺得更加舒坦。幽默的孩子到哪裏都會有人歡迎,都會交到朋友,因此,父母要讓自己的孩子幽默起來。
5.控製好自己的音量
有的孩子天生大嗓門,一說話能把人的耳朵震聾了。雖然這句話有點兒誇張,但是沒有人喜歡和一個像和人吵架一樣的人說話。當然,如果一個人說的話讓人聽不見,聲音太小,這也不行,別人會因為和你說話太累而不再願意和你交談。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音量,不要太大聲,也要讓孩子聽見自己的聲音。
6.說話要注意分寸
有些人說話比較誇張,動不動就會用“最大”、“最好”、“第一”等最高程度的措詞。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注意說話的分寸,不要總是把話說得太滿,這樣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很自大的人。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交朋友是孩子在處理同伴關係中的一項重要社會技能。在遊戲的時候孩子已經學會多合作和少攻擊,能夠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語言表達出來,還希望在家庭之外的地方得到同伴的支持。孩子同伴關係的核心是友誼,友誼對於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它能為孩子提供相互學習社會技能、交往和合作的機會;能擴大和豐富他們的社會關係;還可以幫助孩子體驗情緒;更是積累情感力量的源泉。如果孩子沒有什麼朋友,那麼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一些消極的行為,還容易導致孩子陷入情感危機和人際衝突中,對孩子以後的學業和事業都會有所影響。
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共同的愛好而建立起友誼,由於孩子年齡小,這種友誼可能隻會維持幾個月,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當孩子年齡大一些,就會把友誼看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會認為朋友是可以分享思想和感情的,朋友之間要保持信任和忠誠,他們就會保持更加持久而穩定的友誼。
孩子的性格有內向也有外向,不管是哪一種,孩子天生都是喜歡交朋友的。當然,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不論哪一種方式,都要讓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遵守以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