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位家長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形象和語言對孩子感染力最強,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而且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倘若家長能吃苦、有毅力、勤學好問,那麼孩子首先接觸到的良好教育和啟迪就來自於家長。
曆史上很多名人如安徒生、高爾基等世界上許多文學家、藝術家的父母文化水平並不高,甚至隻字不識;如今,父母學曆低,子女學習成績出眾,做出重大貢獻的事例也很多。這充分說明,父母的文化水平低並不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
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可以不必直接插手。學校承擔著對孩子係統教育的責任,家庭中有能力指導孩子的父母並不多,直接指導孩子學習的是教師,父母主要是正確的引導孩子,為孩子創造好良好的學習條件。
家長最應該做的是這樣幾個方麵:一是不斷講明學習的意義,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知識、掌握了本領,才能成為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生活才會更有意義。同時,給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堅定隻有好好學,多下功夫,才能夠把知識學到手的信念。二是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要安排好孩子的吃飯、休息、學習的時間,給孩子及時準備好學習用具和做作業的良好環境。三是經常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父母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情況,老師教了什麼,有無家庭作業,看看孩子作業本上的成績,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學習的重視。四是采取一定的獎勵、懲罰措施。但要注意獎勵和懲罰要在必要時運用,還要注意獎勵和懲罰的效果。五是經常與老師保持聯係,配合老師開展各項工作。
不直接插手孩子的學習,更容易培養孩子學習的獨立性、自覺性、主動性。孩子的這種能力一旦形成並保持下去,對學習十分有利。孩子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自己的事情。
孩子沉迷於網絡世界怎麼辦
要想讓孩子走出網絡世界,那麼就需要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充滿活力的現實世界。
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上網的人越來越多,包括孩子。令人擔憂的是,有的孩子上網成癮,造成了一係列不良結果,學習成績下降,不和朋友交往,身體情況逐漸變弱,這些都是上網成癮的後遺症。於是,怎樣才能讓這樣的孩子擺脫網癮成了父母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也許,隻有弄明白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了他們的渴望和不滿,真正貼近他們,與他們充分溝通,才能找到答案,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孩子的網癮加以預防或是克服,幫助孩子避開成長道路上的陷阱。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城市上網小學生比例為25.8%,初中生為30%,高中生為56%。據統計,患有網絡成癮的青少年網民高達10~15%,網絡這把利劍正在無情地吞噬著孩子的身心健康。麵對孩子的上網成癮,有些父母不是打就是罵,要不就是強製阻止,但是這些都沒有效果,卻導致了孩子的自暴自棄;也有些父母企圖用眼淚來感化孩子,結果也是令人失望。於是,正確引導孩子使用互聯網,預防和糾正孩子上網成癮成為了家庭教育中一項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
孩子沉迷於網絡,大多數的原因是業餘生活空虛造成的,這或多或少是由於父母的原因。因為父母沒有多餘的時間在孩子的業餘生活陪伴他們,於是他們就找到了網絡這個“朋友”。這個“朋友”可以為他們提供很多新奇的東西,讓他們不再空虛,當然,孩子也會從“朋友”那兒吸收一些不良的知識。慢慢地,孩子就會對網絡上癮,這種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1.強烈的依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