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父母還應有意識地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來鍛煉幼兒某一方麵的能力。如母親當裁判,父子倆比賽看誰做一隻腳獨立金雞堅持時間長,由此培養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或母子一起撿豆豆、折紙船、釘紐扣,在這一過程中既會增進母子間的感情,又能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鍛煉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動能力。

最後父母要注意鍛煉活動的時間和質量。每天跑一跑、跳一跳,形式化地做些運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從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形式,保證適當的活動量和運動強度,使孩子得到真正的鍛煉。

充分利用每一天,帶領孩子一起運動吧。

有益於孩子的食物

人類頭腦快速發育階段主要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嬰兒出生時腦重量為400克左右,達成人的25%。6歲時,孩子的大腦神經係統發育已達成人的85%。8歲時,智力可達成人的80%。可見,學齡前是孩子智力快速發育的階段。

胎兒期大腦發育所需的營養主要通過母體獲得,母體營養的均衡完整與否將決定胎兒的腦部與神經係統發育。

智力是由思維能力、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專注力、操作能力組成。我們說飲食對聰明的影響,其實是說飲食對這幾個能力的影響。均衡的營養,可以支持身體,使孩子精力充沛,活動能力強,從而刺激大腦使孩子聰明;均衡的營養可以支持腦力,讓孩子進行遊戲,進而刺激孩子變得聰明。

均衡的營養包括很多,如: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有,家長往往易忽視而今天最為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健腦食物,一是有必要的結構脂肪;二是葷素的合理搭配;三是堿性食物;四是含乙酰膽堿和核糖核酸的食物。如蛋黃,含蛋黃素等腦細胞所必需的營養成分,能給大腦帶來活力,充分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又如核桃,含有蛋白質、鈣,常吃有健腦益智的作用。而缺鋅,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更為嚴重的會致小學階段多動症;缺鐵,會使孩子疲倦、乏力、無神。

食物的色、香、味、形於培養兒童的自己進食和食欲非常重要。有的家長圖省事,一天隻給孩子做一次飯,全天就吃著一種飯菜,沒過幾天孩子就會感到厭煩。孩子也會到處跑,他會東家看看,西家瞧瞧,別人家做的飯菜,他也會這家吃吃那家嚐嚐。孩子對食物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也是孩子成熟的具體表現之一。作為父母要適應孩子的這種需要,要將孩子的食物做得色香味形俱全,滿足孩子營養和心理發展的需要。

對待兒童偏食、挑食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於未然。

從孩子成長早期抓起。如在嬰兒期發現孩子有偏食挑食的傾向,可以采取及時添加不同種類、不同口味的食物,將孩子常常不喜歡吃的食物盡早和其他食物經常不斷地加入。如許多孩子不吃胡蘿卜,可以在嬰兒期就開始加胡蘿卜泥,10個月加煮爛的胡蘿卜絲,1歲以後可吃胡蘿卜片。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慢慢告訴孩子不同食物的營養,製作時注意色香味俱全,刺激孩子食欲,讓孩子一看到就想吃。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自己對食物的喜惡,如自己不喜歡吃的從來不做。應經常變換食物種類,讓孩子對食物總有一種新鮮感。

對孩子不愛吃的食物,家長不能采取粗暴的態度強迫進食。開始時勸孩子嚐一嚐,以後慢慢加量,或將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和不愛吃的食物混在一起做。比如可以將孩子不喜歡吃的蔬菜包在餃子、餛飩以及餡餅裏給孩子吃。

有孩子在場時,家長與別人談論孩子的飲食習慣時,不能強調孩子愛吃什麼,不吃什麼,否則無形中起到強化的作用,可以讓孩子與其他年齡相仿,食欲又好的孩子一同進餐,啟發誘導孩子。

不可過多吃零食、甜食,特別是快餐食品,因為這些食品不會養成好“胃口”。

隻要父母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努力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就能讓孩子用健康的身體迎接人生道路上的各種挑戰。

保護好孩子明亮的眼睛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沒有明亮的眼睛,那美麗的心靈上也會被蒙上一層灰色的陰影。如果孩子的眼睛不好,那就會直接影響到他今後的升學、工作和生活。

眼科疾病最易形成的時期是幼兒到青春期,所以,作為家長,對於這一時期的孩子的眼睛保健應當多一點關注。為了保證孩子有良好的視力,防止近視,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適合孩子的書

給孩子買圖書,要買印刷清晰,插圖鮮明,字體大些的,使孩子閱讀起來不感費勁。培養幼兒以正確的姿勢看小人書、寫字、繪圖等。眼睛與書畫的距離要在35厘米左右。

2.看書的時間不要太長

每次約20分鍾左右,休息幾分鍾,以減輕眼睛負擔。所謂休息,就是暫時不看近處小東西,或到室外望望遠處。如果連續看書的時間太長,不但影響視力,還會影響孩子的記憶力。

3.“養成良好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