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平常的表現就非常焦慮,那麼,這種焦慮也就會在孩子的身上表現出來。因此,當父母看到孩子有焦慮的表現時,先要檢查一下自己,看自己的身上有沒有焦慮的影子。如果父母的表現中有焦慮,那麼,父母要做的首先就是要將內心的焦慮徹底甩掉,或是克製自己的焦慮,不要在孩子的麵前表現出來。要知道,如果孩子有焦慮的表現,這個時候,父母哪怕流露出一點點的焦慮,對孩子來說都無異於雪上加霜。

2.鼓勵比批評更有效果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有些父母總是會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一頓,甚至還會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父母這樣做就會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或是讓孩子焦慮的情緒更加嚴重。如果當孩子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或者是做錯了什麼事情的時候,父母輕聲告訴他“沒有關係”,“你是男子漢,膽子要大一些”,“再試一次,說不定你就會成功了”。如果父母多給孩子說一些這樣的話,一段時間之後,說不定孩子就會擺脫焦慮的情緒,重新拾回自己的自信,並且可以樂觀地對待一切。

3.耐心地傾聽孩子

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信任關係,讓孩子可以在父母麵前不設防,自覺自願地把內心的憂慮說給父母聽。那麼,就需要父母在平常聽孩子多說一些關於自己的事情,並且要對孩子所說的內容及時地做出相應的反應。如果孩子向父母說一些令自己痛苦的事情,父母要適當地對孩子表示同情,這樣有助於孩子把內心的壓力釋放出來,也有助於消除孩子的顧慮和緊張情緒。因此,對於父母來說,耐心地傾聽孩子,是和孩子建立信任關係最好的辦法。

4.不要對孩子有太高的要求

作為父母,應當準確把握孩子的情緒,不要有意無意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要采取平和的態度。比如,當父母看到孩子為了準備考試已經投入了很多精力,這個時候,即使沒有達到理想的成績,也不要埋怨孩子,因為孩子已經盡力了。如果孩子有些事情沒有做得很好,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嘮嘮叨叨,嘲諷挖苦,或者板著臉不搭理,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壓抑,或是出於逆反心理而對抗,加重孩子的焦慮。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幫助孩子擺脫自卑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於兒童時代。毫無疑問,自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將會產生負麵影響,更會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麵的正常成長起到消極作用。

自卑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1.情緒低落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經常無緣無故地鬱鬱寡歡,那很可能就是孩子的自卑心理使然。孩子,特別是女孩略有怕羞純屬正常,如果過度怕羞,比如從來不敢在小朋友的麵前做表演;做什麼事情都不願意拋頭露麵;或是不敢和陌生人說話,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有可能是因為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有著深深的自卑感。

2.拒絕交朋友

一般來說,孩子都喜歡和同齡的人玩耍,並且對彼此的友誼是十分看重的。如果說孩子拒絕交朋友,並且從來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塊玩,隻能說明孩子是自卑的,他們因為自卑而拒絕交朋友。不僅如此,他們還可能會因為自卑感強烈而把朋友當做是“洪水猛獸”。

3.疑神疑鬼

有著較強自卑感的孩子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做遊戲的時候,他們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是隻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他們的心中有著“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對於父母、老師,甚至是夥伴的評價,自卑的孩子都十分敏感,甚至會耿耿於懷。長期下去,這樣的孩子就有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總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或者責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