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表現出自己的壓抑時,有些父母可能會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他們不知道那是孩子壓抑的表現,因此也就不知道能夠為孩子做些什麼,任由孩子壓抑下去。如果孩子有壓抑的症狀,一般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用哭泣來表現自己的壓抑

孩子會哭泣,一般是因為餓了,或者是因為累了,也可能是其他方麵的原因。比如:被小朋友欺負;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被父母罵了一頓;學習方麵遇到困難……這些都可能是孩子哭泣的原因和理由。當然,還可能是因為孩子覺得心情莫名的不舒服,用哭泣來減輕心中壓力的一種方式。有一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慌了,趕緊問孩子是為什麼哭,對孩子是又哄又勸的,總想問出孩子哭泣的原因,以便想出解決的辦法;還有一些父母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心煩,就會嗬斥孩子不許哭,以致讓孩子憋著哭聲。其實,不管是哄孩子還是吼孩子,都是錯誤的做法。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最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自然地哭,當孩子發泄完之後,再向孩子詢問為什麼哭。

2.孩子用不吃飯來表現自己的壓抑

如果父母發現,一向吃飯不用操心的孩子突然拒絕吃飯,那麼父母可就要注意了,這可能就是孩子出現了壓抑情緒表現。對於孩子的這種表現,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一旦忽視了孩子的這種情況,就可能讓孩子造成營養不良的問題。當然,父母不能因為孩子不吃飯而強迫孩子吃飯,這樣隻會適得其反。父母可以試著詢問孩子為什麼不吃飯,或是從飯菜的方麵加以改變。總之,父母不可以對孩子不吃飯以放任的態度。

3.孩子以攻擊別人來表現自己的壓抑

當孩子感到心情壓抑的時候,就會用攻擊別人來減輕壓抑的心情,比如,他會在和別的孩子玩耍的時候攻擊他們;或者是當別的孩子無意間侵犯到他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侵犯回去;甚至當父母做了什麼不合他們心意的事情,他們還會攻擊父母。造成孩子這種行為的原因或許會有很多,但更可能是因為孩子壓抑的心情需要發泄。當孩子找不到可以發泄的渠道時,他就會選擇去攻擊別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在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指導孩子如何去做,這樣做隻會讓孩子感到很有壓力。

4.孩子會因為壓抑而過度憂慮

孩子比較小,不懂得故事其實和現實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不知道,故事裏的情形是不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於是,當他們看到一些恐怖的故事或是一些災難性的故事時,他們就會害們這些事情出現在他的生活中,當然就會產生害怕、憂慮的心理。因此,父母要盡量不要讓孩子在沒有能力分辨現實和故事時去看或是聽一些恐怖的故事。就算要讓孩子接觸這類的事情,父母也要去孩子解釋清楚故事就是故事,是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現的事情,避免讓孩子產生不必要的憂慮。

5.孩子會因為壓抑而說謊

其實,說謊是每個孩子都曾經有過的行為,也是經常會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種行為。有的孩子或許並不是經常說謊,或是沒有說謊的習慣,隻不過是偶爾說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謊話,這樣的孩子如果變得經常說謊,把說謊當成是家常便飯。那麼,就說明孩子的心理有些問題了,或許是因為他們的心情非常壓抑,因此他們以說謊話來舒解自己的壓力。其實,孩子撒謊很大一部分是跟父母學的,有的父母會當著孩子的麵說謊,即使這時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說謊也無濟於事了,因為,父母已經為孩子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榜樣。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隻會跟你學,不會聽你說。

當父母認識到孩子的生活中有壓力,就一定要和他們一些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每個家長所必須做到的。

1.不要太過控製孩子

當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不需要對孩子所有的事情都關照到。在孩子上學之前,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吃的食物,自己選擇想要的玩具;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後,他就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文具,自己想要穿的衣服;當孩子再大一些,他可以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自己選擇想看的電視;當孩子已經不能稱之為孩子的時候,孩子更可以自己選擇生活方式,自己選擇自己的未來,以及未來要走的路……

2.鼓勵孩子多交一些明友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他們不會主動去交朋友,就算有的小朋友主動走過來跟他交朋友,他也可能會因為害羞而選擇逃避。就是因為孩子內向而害羞的性格,使他們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覺得十分壓抑。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去多接觸一些別的孩了,結交一些朋友。這樣,孩子就可以和一些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產生壓抑情緒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3.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

如果孩子隻有一件喜歡的事情,一天到晚都隻做一件事情,那麼,早晚孩子會感到厭煩。如果孩子的愛好十分廣泛,比如:當孩子是一個電視迷的同時,還是一個書迷,是一個熱愛體育活動的人,喜歡飼養小動物,那麼,在他的生活中就會充滿了活力,讓他天天都生活在快樂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