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文化生生不息(2 / 2)

這種獨具一格的企業文化吸引了很多優秀人才的加盟,比如阿裏巴巴集團前副總裁衛哲。他剛進公司時,就被這種快樂的情緒所感染,他說:“這恐怕是全中國笑臉最多的一個公司,而且執行力超強,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再比如蔡崇信,他有著名校畢業、在跨國公司擔任重要職位的背景,卻甘心在阿裏巴巴還是小公司的時候加入其中。一方麵他是被馬雲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另一方麵也是被阿裏巴巴的快樂文化所吸引。

在馬雲看來,文化必須是在企業創立之初就應該流淌著的強大基因。馬雲告誡一些中小企業創業者和經營者:“不能到企業做大了以後才開始講文化,到了中型企業才開始講製度,企業必須從創業起就培養一種積極文化,這樣才有可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馬雲如此,行伍出身的任正非更是如此。早在2007年的內部講話中,任正非就曾就企業文化問題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他認為以色列這個國家,猶太人這個民族是華為人學習的榜樣。他們在離散數個世紀後重返家園,還能依靠聰明的腦袋,依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在資源匱乏、嚴重缺水的荒漠上創造奇跡。連有限的資源都不具備的華為,也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借此創造奇跡。

任正非表示:“華為是一個功利集團,我們的一切都是圍繞商業利益。因此,我們的文化叫企業文化,而不是其他文化或政治。因此,華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務文化,因為隻有服務才能換來商業利益。服務的含義是很廣的,不僅僅指售後服務,從產品的研究、生產到產品生命終結前的優化升級,員工的思想意識、家庭生活……因此,我們要以服務來定隊伍建設的宗旨。我們隻有用優良的服務去爭取用戶的信任,從而創造資源,這種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一天我們不用服務了,就是要關門、破產了。因此,服務貫穿於我們公司及個人生命的始終。”

最後,他滿懷激情地總結道:“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有幾千名可愛的員工,用文化粘接起來的血肉之情,它的源泉是無窮的。我們今天是利益共同體,明天是命運共同體,當我們建成內耗小、活力大的群體時,當我們跨過這個世紀形成團結如一人的數萬人的群體時,我們抗禦風雨的能力就增強了,可以在國際市場的大風暴中去搏擊。我們是不會消亡的,因為我們擁有自己可以不斷自我優化的文化。”

從20世紀80年代起,國內企業開始大談特談文化管理,而此時的華為,早已植入了企業文化的基因,因而成為眾多企業爭相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