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一清早起來,巴顏帶領著進城,直到部主府中。又帶領握濟格到內院去拜見福晉,把收握濟格做幹兒,和凶手又是一名叫握濟格的原因說明。那福晉見了握濟格這樣一個漂亮人物,早歡喜得無可無不可。她膝下正苦寂寞,見了這幹兒,便留他住在府裏,每天給他好吃好玩。這時她媳婦見了握濟格,一個是新寡之婦,一個是前度劉郎,兩人背著人,說不盡的舊恨新歡,山盟海誓。
快樂光陰,容易過去。握濟格在府中,一住十天。握濟格自己也帶著一千兵士來,駐紮在城外。看看握濟格進城去,不見他出來,認做被巴顏殺死了,大家鼓噪起來,把一座城池團團圍住,口口聲聲說:“還我主將!”外麵報進府去,握濟格正和他的心上人在花園中說笑遊玩,難舍難分。後來還是那媳婦想出一條計策來,慫恿他對巴顏說:董鄂部和建州衛,本是一祖所生;現在分做十二處,形勢渙散,倘有別處兵馬到來,怕一時照顧不到,還不如兩家合在一起。如今建州兵強將廣,你老人家搬進建州城去住,有我叔叔保護著,也可以過幾天安閑歲月,享幾年福,免得提心吊膽。這一番話果然打動了巴顏的心,他帶著妻子、媳婦,跟著握濟格搬到建州城去住。建州都督覺昌安,不費一兵一卒之力,得了董鄂部許多城池。握濟格又因和巴顏一處住著,頗多不便。便又在董鄂部中取得兩處部落,和他心上人搬去,一塊兒住著。從此,覺昌安叔侄兩人的威名一天大似一天,占據城池,也一天多似一天。
話說索長阿部主在一旁看了,害怕建州人慢慢的侵犯到他的地界上來,便打發兒子吳泰,去求他親家哈達萬汗王台借兵。這時王台手下,稱女真部族,有城池共十餘座,精兵數萬,人人見了害怕。當時王台便答應借他雄兵五千,保守各處城池。說定建州衛今倘然不犯我們的地界,我們也各守疆士,不去侵犯別人。但是他們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還是那個建州都督覺昌安,他有五個兒子,好似五個大蟲,個個帶了兵馬,到處侵城掠地,打劫村坊。大兒子叫禮敦巴圖魯,第二個兒子名額爾衰,第三個兒子各界堪,第四個兒子名塔克世,第五個兒子名塔克篇古。這五個兒子裏麵,要算禮敦格外英雄出眾,他在千軍萬馬之中,往來馳騁,匹馬當先,如入無人之境。這時他們直打到蘇克蘇滸河部,把全部的城池都收服下來。部中有一座圖倫城,隻因不肯投降建州人,吃他殺得屍骨如山,血流成河。滿洲地方各部落,聽了這消息,人人嚇得魂飛魄散。
王台看看事體緊急,便派人到明朝去進貢,又密奏建州人強橫不法的話。明萬曆皇帝便想借重他以毒攻毒;又查王台的祖父速黑武,也曾受過明朝的封號,便封王台做哈達部的右都督官,又盼咐遼東經略使,派兵送他回部。王台得了明朝的榮寵,便十分強橫起來,各處部落投降他的也一天多似一天。他在中間暗暗的出死力抵抗建州人和蒙古人,不讓他侵犯明朝的疆土。覺昌安親自帶兵和他打仗,建州人便把王台恨入骨髓。
這時建州地方有一個健將,名叫王呆,他手下有一大隊狼虎兵,爬山如虎,渡河如狼。他軍隊所到的地方,不用交戰,便嚇得敵人下馬歸降。五嶺以東一帶地方,都是他一個人收服下來的。覺昌安也便另眼看待他,常常備下酒席,兩人在府中相對吃酒。有一天,是他們滿族人的娘娘節,各處娘娘廟裏打唱跳神,十分熱鬧;家家也備下酒菜,接待賓客。那時都督府中,自然也是賓客如雲,酒肉如林。王呆便要算裏邊一個上客,他帶了兒子阿太人席。當時阿太年紀隻十八歲,長得好像玉樹臨風,英秀不在握濟格以下。酒吃到一半,裏麵覺昌安的妃子打發人拿出許多荷包煙袋來,賞給親族子侄輩的。連阿太也得了一個荷包。散席以後,照例要到內室去謝賞,阿太也隨著眾人進去。
這天,都督的家中也大開筵席,那五位貝勒的福晉,各個帶了子女,都在府中赴席。內中要算塔克世的大福晉喜塔喇氏長得最標致,能說能笑,進屋子隻聽她說笑的聲音。她一見了阿太,便一把拉住了,說道:“啊啃!長得好俊的小子!”說著把他推到覺昌安妃子身旁去。他婆婆已是老眼昏花,把阿太拉進身去,對他臉上身上仔仔細細的看著,把個阿太看得不好意思,嫩臉通紅起來。喜塔喇氏和塔克世的次妻納喇氏,在一旁拍手大笑。還有禮敦的福晉和抽埋們,都團團圍定了看他。妃子笑說道:“人家嬌生慣養的,哪裏見過你們這班潑辣女人的陣仗兒?還不快放尊重些。你們不看見他小臉兒漲得通紅了,怪可憐兒的。”接著納喇氏說道:“婆婆天天抱怨找不到一個好女婿,如今這位奇兒,大概可以上得婆婆的眼了。我們快不要錯過了,留他住在府裏,配我們的女孩兒呢!”一句話提醒了妃子,說道:“好啊!我們把孫女兒配給他罷。”大孫女兒,便是禮敦的大女兒,也長得麵龐圓潤,體格苗條。當時禮敦的福晉聽了,便接著說道:“婆婆說好,總是好的。你老人家的眼光,決不有錯。”正說著,都督外麵進來。他本來有聯絡王呆的意思,一聽了這個話,便竭力慫恿說好。禮敦夫妻兩人,原不願把女兒嫁到遠地去,隻因父母做主,也不敢反抗。不多幾天,都督府裏辦起喜事來,當然十分熱鬧。建州部下各處章京,不消說都來送禮賀喜,便是蘇克蘇滸部,渾河部,王甲部,哲陳部,鴨綠江部,瓦爾喀部,庫爾哈部,葉赫部……滿洲地方有名的部主,都來道賀,都督派人一一招待。這一場熱鬧,算是建州地方數一數二的大事。那阿太娶了大孫女做妻子,那大孫女麵貌又長得十分標致,性情又十分和順,夫妻兩人又十分恩愛,那嶽父嶽母和妃子又看待得他十分好,他落在溫柔鄉中,真有樂不思蜀的樣子。到底大孫女關心丈夫的前程,悄悄地去替阿太求她的祖父。都督看在自己孫女兒麵上,便封阿太到古坍城去做一個章京。大孫女得了這個功名,心中十分快樂,忙催著她丈夫動身,到古坍城去到任。誰知阿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隻是迷戀著妻子不肯去,一任他妻子再三勸說,他總是不去。不覺惱了這位夫人,她把臉上的胭脂一齊洗去,又把身上穿的一件錦繡旗袍,扯得一片一片和蝴蝶一般。又翻身跪在她丈夫跟前,嗚嗚咽咽地哭個不住。阿太也摟住妻子,撲簌簌的滴下眼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