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舒爾哈齊,自從跟努爾哈赤到明朝去進貢回來,眼見明朝那種繁華情形,心中說不出的十分羨慕。那時他得了神宗皇帝的賞賜,自己覺得十分榮耀,回家來,便不把努爾哈赤放在眼裏。又見努爾哈赤大建宮室,他便想起做皇帝的快樂:又想自己和他哥哥一般是塔克世的兒子,他怎麼可以享福?我怎麼替他做牛馬?努爾哈赤幾次帶著他出兵去,他又立了許多戰功,越發膽大起來。見了努爾哈赤,漸漸地沒有規矩。努爾哈赤看在從小患難弟兄麵上,便不和他計較。誰知舒爾哈齊竟暗暗地在那裏調兵遣將,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阿敏,第二個兒子名濟爾哈朗。他們手下,都有一二千兵士養著。還有那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褚英,隻因父親寵愛代善和皇太極,心中十分怨恨,也暗暗地養著兵士,和舒爾哈齊父子三人打成一氣。他們原都住在興京城裏的,隻因鬧起事來十分不便,便悄悄地打發人到黑扯木地方去大興土木,蓋起宮殿來,和努爾哈赤的屋子一模一樣。他們和褚英約定,侯他父子三人搬到黑扯木去以後便帶領人馬打到興京城來。這裏褚英也在城中埋伏兵士,隻聽得一聲炮響,便裏應外合地大鬧起來。
這個消息傳到阿巴泰耳朵裏,忙去告訴他母親。伊爾根覺羅氏正因努爾哈赤新娶了烏拉氏,自己失了寵,如今得了這個消息,她要討好丈夫,便叫兒子悄悄地去告訴他父親。
當下努爾哈赤聽了阿巴泰的話,立刻發作起來。這時肩爾古已把兵馬點齊,進來複命。努爾哈赤吩咐他:“快調四千兵進城來,把城門關了,再把二貝勒父子三人,和那大公子褚英,一齊捉來見我。”努爾哈赤說話的時候,滿臉殺氣,扈爾古見了,十分害怕。當下也不敢多說話,隻是是的答應著。扈爾古正要轉身出去,努爾哈赤又把他喚回來說道:“要是他們不奉命,你便砍下他們的腦袋來見我!”
息爾古應著,跳上馬,趕出城去,點齊了四千人馬,飛也似的跑進來,立刻把城門閉上。分二千兵士看守四門,一千兵士看守都督府;自己卻帶著一千兵士,趕到舒爾哈齊府中,把前後門圍得鐵桶相似。帶著三百親兵,闖進門去,把全府的人,嚇得個個兩隻腳好似釘住在地麵上一般,動也不敢動。扈爾古喝一聲:“綁起來!”那兵士們一擁上前,把全家老少都推在院子裏。一片號哭的聲音,好不悲慘。隻有那舒爾哈齊,他仗著自己有功,便不肯奉命。他手裏擎著大刀,見人便砍,那兵士們被他砍倒的不少。扈爾古十分惱怒,忙從腰間扯出一張令旗來,喝一聲:“殺!”便有三五十兵士,割下舒爾哈齊的腦袋來;一麵趕著老小出門去。走過褚英的家門口時,扈爾古進去,把褚英傳出來綁上了,一塊兒送進府去。到了努爾哈赤跟前,褚英仗著自己是一個大兒子,想來總有父子之情。便搶上前去,撲地跪在地下,大聲哭嚷道:“父親饒了孩兒罷!”
誰知努爾哈赤一見了褚英,不覺無名火冒十丈!他想:“別人計算我倒也罷了,你是我親生的兒子,也打著夥兒計算起我來!”便不由分說,找出馬刀來,隻一刀,可憐褚英立刻殺死在他父親腳下了。那邊阿敏、濟爾哈朗見了,嚇得魂不附體;忙也上去跪倒。努爾哈赤見了,氣得兩眼冒火,擎起那口刀,正要砍下去,忽然想起舒爾哈齊來,忙間時,那雇爾古忙送上首級來。看時,隻見他雙眼緊閉,血肉模糊。努爾哈赤不覺心中一動,想起從前他們弟兄三人,被父親趕出家門,在路上吃苦的情形,如今落得這樣下場。又想起自己一時之憤,殺死了親生的兒子。因想起褚英,便又想起他母親那時和他恩愛的情形,不覺落下眼淚來。忙上去扶起兩個侄兒,勸他們好好地改過為善,從此饒了他們以前的罪惡。當下阿敏兄弟兩人,給他伯父磕過頭謝了恩,哭著回去了。
努爾哈赤因連殺了子弟兩人,心中鬱鬱不樂,便也無心和明朝去打仗了。他住在府中,天天和幾位大臣戰將,商量改變兵製。商量了許多日子,便定出一個八旗的製度來。他的軍隊,是拿旗色來分別的。滿洲兵製,原有黃色、白色、藍色、紅色四旗;如今又拿別的顏色鑲在旗邊上,稱做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共是八旗。那武官分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梅勒額真四等。每一牛錄手下,領三百名兵丁;每一甲喇,又領著五個牛錄;每一固山,又領五個甲喇;每個固山手下,又管著兩個梅勒。出兵的時候,地麵闊寬,便把八旗的兵排成一條橫線;地麵狹窄,便排成一條直線,不能亂走的。到打仗的時候,便把穿堅甲拿長槍快刀的兵充前鋒,穿輕甲拿弓箭的兵走在後麵。另外又有一隊騎兵,在步兵前後照看著。堅甲便是鐵甲,拿緞子或是木棉做成衣服,裏麵縫著二寸或一寸四分厚的鐵板;輕甲便是棉甲,是拿緞子或是木棉做成,卻沒有鐵板的。兵製編定了,便分給各大將,日日操演著。又叫額爾德尼巴克什,和噶蓋劄爾克齊兩人,仿著蒙古字音,造出滿洲文字來。
這時建州占據的地方,除去開原附近以南,遼河內邊,由連山關附近通鳳凰城一帶外,凡是廣寬的南北滿洲平原肥地,都在努爾哈赤一人掌握之中。便是那朝鮮的北部,也被建州占了去,講努爾哈赤的兵力,單是蘇子河穀一帶,已有精兵八萬。那時明朝人有一句俗話道:“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看看努爾哈赤的行為,卻是一個有大誌的人。這個消息傳到明朝宰相葉向高耳朵裏,不覺嚇了一跳,說道:“我們得趕快防備著!”當下提起筆來,向皇帝寫上一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