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休息時候,忽聽得樹林後一聲炮響,左麵大貝勒代善殺到,右麵四貝勒皇太極殺出。杜將軍也不及招呼兵士,隻帶了遊擊王宣、趙夢麟和三五百親兵跳上馬,一溜煙逃去。這裏兩個貝勒在林中隻是搜殺明兵,殺得他們呼爺喊娘,到底一個也不曾逃得性命。那杜將軍騎在馬上,連連的打著馬,也不分東西南北,見路便走。走到一座山穀下,隻見前麵閃出一支人馬來,黃傘寶蓋,馬上端端正正坐著一個建州可汗。左有大將扈爾漢,右有軍師範文程。那扈爾漢拍馬上前說道:“俺們等候你多時了,你快快獻上頭來!”杜將軍看看不是路,忙撥轉馬頭逃走。後麵建州兵風馳電掣一般追來。杜將軍慌不擇路,隻向那荒僻小路走去。流星趕馬似的,足足追了二十多裏路。看看前麵一座高山攔住去路,那山壁直豎,無路可尋。杜將軍知道此番性命難保,便掉轉馬頭,大喝一聲向建州兵衝來。兩將對陣,交戰了半個時辰。那建州兵士,也被他殺死不少。一瞥眼那王宣趙夢麟俱被扈爾漢殺死在馬下。杜將軍大怒,丟下來將,上去和扈爾漢對敵,山上站著一個小將,放過一枝冷箭來。“卜”的一聲,直穿杜將軍的咽喉。隻聽得“啊喲”一聲,跌下馬來死了。
原來這座山名叫勺琴山。那山上的小將軍,是英明皇帝第十三個兒子,名叫賴暮布。他奉了父皇之命,領兩千人馬在勺琴山上守候著。當下他二人回到大營,獻上杜鬆首級。英明皇帝論功行賞,要算大貝勒的功勞最大。把擄來的器械馬匹,都賞了將士們。這夜,總兵馬林,得了杜將軍全軍覆沒的消息。他行軍到尚間崖,深掘壕溝,嚴陣自守。大貝勒吃過慶功酒,便向他父皇要三百名騎兵,連夜趕到尚間崖去。馬林見建州兵到,便把炮兵列在營外,騎兵列在營內。另派潘宗顏自領一軍,在西麵三裏外斐芬山駐紮,互為特角。這時英明皇帝大軍,也陸續到來,和大貝勒的兵合在一處。
探馬報稱:“空開粵漠地方,有明左翼中路後營遊擊龔念遂、李希沁統步騎軍一萬人,用大車外麵遮著藤牌列陣。”英明皇帝囑咐大貝勒看守大營,他和四貝勒親自帶了一千人馬去察看龔念遂的軍隊。四貝勒一見那大車環列,好似城牆,便喝令放火箭,頓時好似幾千條火龍向敵營射去。那大車轉動,十分笨重,一霎時都著了火,烈焰飛騰。四貝勒發出一聲喊,搶上前去,那後麵的兵士,也跟著猛力進攻。人人奮勇,個個當先,早把那大車攻破。明兵被自己的車子攔住,一時逃不脫身,大半死在建州兵的刀槍之下。那李希沁、龔念遂都力戰而死。英明皇帝正站在高處,見他兒子在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心下好不歡喜。忽然一騎報到說道:“大貝勒已與馬林開仗了。”英明皇帝便丟下四貝勒,跑回大營去。隻見馬林軍隊在尚間崖下紮營,便傳令軍士從山陰麵爬上山去。皇帝親自在山上搖著紅旗,建州兵士奮勇衝殺下山。明兵看看擋不住了,正要轉身抵敵,那大貝勒帶著一萬鐵騎,從前麵直衝殺過來。馬林兵士腹背受敵,不戰而逃。建州兵士,追一陣,殺一陣。明朝副將麻岩及大小將士,一齊陣亡。隻有馬林逃得性命,落荒而走。這裏大貝勒追殺一陣,看看明朝人馬被他殺盡。這時四貝勒也得勝回來。兩軍合在一處,轉向斐芬山攻打潘宗顏去。
那斐芬山勢,十分險惡。英明皇帝下令騎兵一齊下馬,上山仰攻。明兵在山上,打下大炮來,建州兵死亡甚多。大貝勒和四貝勒在山下奮勇督戰,隻苦得建州兵,是沒有大炮的。四貝勒向禦營裏調來一支大隊弓箭手,那箭和飛蝗一般的飛向山頂上去。看看明兵陣角,還是兀立不動。後來扈爾漢看看力攻難以取勝,便帶了一千名校刀手,爬向山後小路,繞過敵營背後去,發一聲喊,殺進營去。明兵便大亂起來。山下的兵,見山上敵軍亂了陣腳。便又冒死上前。潘宗顏卻是一位勇將,他一任山後如何擾亂,隻顧前麵抵住敵兵。看看建州兵已到半山,他便指揮兵士,用炮火猛打。因此建州兵士,又死亡了兩三千人。直到建州兵士占住山頭,他還親自開炮轟打。後來炮架子翻倒,把他的身體直摔下山去。可憐一位猛士,跌得腦漿迸裂血肉模糊。到這時,馬林這支人馬,可以算得全軍覆沒。
那葉赫貝勒金台石布相古原帶有三千人馬,與明兵約定共打建州的。他走到開原中古城,聽得明朝兵敗,嚇得他卷旗息鼓,悄悄的逃回本部去。這時英明皇帝已破了明朝兩路兵馬。範文程便說:“陛下快快回軍防護興京要緊。”
英明皇帝便收集八旗軍隊,回兵到固勒班暫駐。
那時,明朝總兵官劉綎、李如柏兩支兵馬,由董鄂、虎攔兩路進兵,看看已離興京不遠。一個消息報到建州大營裏,英明皇帝便拜扈爾漢做先鋒,先帶一千人馬晝夜兼程回去,保護興京。第二天又打發二貝勒,帶本部人馬二千名接應。英明皇帝自己帶了貝勒大臣和文武官員,回到界凡山下行凱旋禮,斬倒八頭牛,祭旗告天。大貝勒見二貝勒已去,怕他奪了頭功,忙去對父皇說:“願帶二十個騎兵前去打探消息,大軍隨後來。”皇帝答應了他。三貝勒聽得了也要跟著去。四貝勒這時,在山後圍獵,聽說他哥哥先去,他便匹馬趕到父皇跟前,求著父皇也要和兩位哥哥一塊兒去。英明皇帝是喜歡四貝勒的,當時把他摟在懷裏說道:“好兒子,你兩個哥哥已去了,留下你一個在營裏陪伴著父親,豈不是好?”四貝勒心中原是想家,便再三求著父親,先放他回興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