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翠華園神宗醉玉膚 慈慶宮妃子進紅丸(1 / 3)

卻說滿洲英明皇帝,一麵與蒙古五部落貝勒訂定攻守同盟的誓約,一麵打發人進關去,探聽明朝的消息。自己班師回興京去,教練八旗兵士,預備早晚廝殺。有一天,正在西偏殿上和許多貝勒大巨講究如何並吞明朝天下的法子,忽宣承官上殿來,奏稱:今有探馬探得明朝的消息,在殿門外守候陛下的旨意。英明皇帝聽了,忙傳聖旨宣探馬上殿。那探子走上殿來,跪倒在地,口稱:臣奉旨進關,探得明朝的消息,意欲一一奏明皇上知道。英明皇帝便吩咐:“快快奏來!”

探子便說道:“如今明朝神宗皇帝,拜張居正做宰相,整理朝綱,大非昔比。”英明皇帝便問:“如何整理法呢?”探子奏道:“張宰相把在朝奸臣一齊革退,用了許多正人君子在朝輔政。又派人到江南江北調查戶口,測量田地,查出許多田稅上的弊端,每年朝廷可多收錢糧一百多萬兩銀子。又裁去關口糧船上沒用的官員一千多名。今年正月,又下令免天下欠租二百多萬銀子。百姓人人感激他皇上,忠心待他的皇上。張宰相又吩咐兵部尚書,多招兵馬,用心教練,準備和我們滿洲廝殺。他一麵派戚繼光帶領大兵,駐紮在蒙古邊境,刻刻提防;一麵多派得力兵士,在山海關用心把守。那神宗皇帝見張宰相忠心愛國,便也十分敬重他,卻也十分害怕他。”

英明皇帝聽了,十分詫異。說道:“敬重他也罷了,怎麼又害怕起來呢?”那探子又說道:“陛下卻不知道,那張宰相對待神宗皇帝,真是十分嚴厲呢!聽說張宰相推薦了許多有才學的江南人,做皇帝的日講官,每日把皇帝的行住起坐和說笑,都要記在冊子上,給張宰相看過。倘然有不在道理的地方,張宰相便當麵埋怨。因此神宗皇帝便不敢偷懶胡為。又叫許多大臣,天天陪著皇帝讀書,張宰相自己也陪著皇帝,每天在講壇上坐一個時辰。那張宰相坐在一塊兒的時候,把個神宗直急得背脊上淌下汗珠來。有一天神宗皇帝讀《論語》,讀到色勃如也”一句,把個勃字錯讀做背字一樣的聲音,張宰相便板起麵孔站起來,大聲大氣對皇帝說道:這不是背字的聲音,是勃然大怒的勃字聲音!“這幾句話把個神宗皇帝嚇了一大跳。當時,許多日講官聽了,也個個臉上變了顏色。”英明皇帝聽到這裏,便不禁歎了一口氣,說道:“好宰相!明朝有這個張居正,看來我們一時還惹他不得。”一麵忙把這個消息去報與林丹汗知道;一麵吩咐探子,再進關打聽去。

誰知明朝神宗皇帝,自從張宰相死去以後,卻十分不濟事,滿朝都站滿了奸臣。神宗皇帝又懶管朝政,終日在深宮裏和妃子遊玩,朝廷大事,聽憑幾個太監在那裏作威作福。接著,甘肅寧夏地方的悖拜,反亂起來;那日本大將豐臣秀吉,又帶領十三萬陸軍和九千二百名水師,來攻打朝鮮。打破了王城,朝鮮王李昭,逃到義州;一麵到明朝來求救。那英明皇帝趁此機會,便把李昭兩個王子抓來,攻打朝鮮北麵。這個消息傳到神宗皇帝耳朵裏,忙打發將軍祖承訓,帶領大隊人馬前去救援。在路上遇到日本的先鋒隊小西行長,打了一仗,大敗逃回。那時李如鬆的兵隊,正駐紮在關外,他仗著兵強馬壯,帶著兵隊,和日本小早川將軍在碧蹄釋惡戰一場。如鬆逃回平壤。明朝宰相石星,得了這個消息,十分害怕,便立刻打發沈惟敬前去講和。但是明朝此番在寧夏用兵,用去兵費一百八十七萬八千多兩銀子,在朝鮮用兵七年,又用去兵費七百八十二萬二千多兩銀子。弄得國庫空虛,人心大亂。神宗皇帝急得搔耳摸腮,無法可想。便有那親近的太監,趁此機會,勸說把全國的礦產開放了,許多百姓開采,朝廷便從中取礦稅,那時國庫裏豈不是又多了一宗收入。神宗皇帝答應了,聖旨下去,凡是有礦脈的地方,許百姓隨時報告開采。那班太監,便借著這個名目,和地方官串通一氣,到處騷擾。凡是礦苗旺盛的地方,都被他們霸占了去。還借著朝廷的勢力,硬逼著百姓替他開采,倘然采不得礦苗,還要硬逼著百姓賠償他的損失。百姓若稍不依順,他便硬說你田地房屋下麵有礦脈,把你的田地也收沒了,房屋又拉坍了。弄得百姓個個怨恨,人人切齒。

那班太監還不知足,又哄著神宗皇帝下上諭,在天津地方收店鋪稅;廣州地方收采珠稅,兩淮地方收鹽稅;浙江、廣東、福建地方收市舶稅;成都地方收茶鹽稅;重慶地方收名木稅,長江一帶收船稅;荊州地方收店稅;寶低地方收魚草稅。那班貪官汙吏,便趁火打劫,百般敲詐。在平常人家,一隻雞,一頭豬,都要抽稅。鬧得民窮財盡,十室九空。可笑那神宗皇帝,天天在深宮裏和妃子美人玩得天昏地黑的,好似睡在鼓裏,怎會知道百姓的痛苦和憤恨?那班太監,還怕皇帝一旦臨朝,查出他們的底細來,便又買通宮裏總管魏太監,求他在皇帝跟前欺哄著。說:“國家大事,自有百官料理;天子玉食萬方,理應享受人間的極樂。從來說的人壽幾何?陛下倘不趁這年富力強的時候及時行樂,百年以後,和草木同腐,豈不可歎?”一句話觸動了皇帝的歪性,便越發連日連夜的尋起快活來了。從此金蜜殿上,永不設朝,冷冷清清的景陽鍾鼓,伴著荒荒涼涼的殿頭野草,隻有那成群結伴的狐鼠蝙蝠在裏麵封王拜相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