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聽他說話伶俐,狀貌魁梧,心裏不覺一動;又想起方才那種慌張的樣子,虧得他兩人救了危急,心裏又有幾分感激他。心想在宮裏終日和宮女纏得怪膩的,這兩人說話又伶俐又爽快,倒不如把他兩人帶進宮去,空閑下來,也好找他說話解解悶兒。皇後想到這裏,便自己撥轉馬頭,繞到林子外麵去;把個貼身的宮女喚近身來,悄悄地對她說了,自己卻等在林子外麵。等了一會,宮女把王皋鄧挎子兩人領出來,皇後看時,不覺好笑起來;原來他們把這兩個漢子也打扮成宮女模樣,趁皇後回宮的時候,混進宮去。從此這兩個獵戶,一跤跌在青雲裏,輪流著侍候皇後;空閑下來,搬出許多鄉間的故事來說說。文皇後生長宮閡,這些事體,真是她聞所未聞,她越發覺得這兩個人可愛;因此文皇後便安安靜靜的住在宮裏,也不出去打獵了。
太宗皇帝終究是英雄性格,他在宮裏和皇後妃殯廝守得膩煩起來,便天天上朝,和貝勒大臣們商量國家大事。天聰五年十一月的時候,忽然有探子報稱:“內蒙古林丹漢,私受明朝賄賂白銀四萬兩;現今出兵在西刺木倫上源地方,窺探我國邊地。”太宗皇帝聽了,十分動怒,說:“我國和林丹漢結盟在先,共拒明國,如今他貪利忘義,罪由自取,聯誓必討之。”一麵把國事托給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一麵點齊大隊人馬,親自帶領著,直攻察哈爾。
太宗皇帝多年不打仗了,如今帶兵出來,卻十分高興。到第二年,又召集了許多蒙古歸附來的部主,到西剌木倫河上,過興安嶺,到達裏泊地方,打敗了林丹軍隊,那林丹漢帶了他的人民,逃過歸化城,渡過黃河口,到大草灘地方,忽然害病死了。太宗皇帝便收兵回去,路過明朝邊地,他便越過萬裏長城,到大同、宣府一帶地方,耀武揚威的走著。明朝人也奈何他不得。
天聰九年時候,打聽得林丹汗的兒子額哲,逃在托裏圖地方,另立一個部落。小玉兒雖說是一個女流,她卻勸多爾袞帶兵去收服額哲,借此也立些功勞。多爾袞也聽小玉兒的話,便奏明太宗皇帝,出兵到托裏圖地方,收服了林丹的部眾,又得了林丹的傳國玉璽回來。從此內蒙古各部落完全歸並在太宗部下。
太宗見多爾袞有功,便又格外和他親熱。常常傳他夫妻兩人進宮去;姊妹弟兄四人,在一塊兒吃酒說笑。那皇後從小看多爾衰長大,自然格外親熱些。皇後長得一個美人西子似的,任你鐵石人見了,也要動心。這時皇後親手遞一個果子去給多爾袞,多爾袞忙上前接著,在皇後的臂膀上一擦,覺得滑膩如酥,不覺心中一動。他想:小玉兒的肌膚白淨滑膩和他姊姊不相上下,這皇後身上不知怎麼個有趣?我今生若得和皇後真個銷魂,便死也心甘的。他隻是怔怔的想著,皇後向他說話,也不聽得了。皇後看他這癡呆的樣子,知道他心中不轉好念頭,又看他臉兒,依舊是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她陡然想起那年在槐樹蔭下和他親嘴的情形,不覺心中一動,急回過瞼去,不覺一陣噪熱,紅上臉來。幸而這時皇帝正和小玉兒說著話,不曾留意到他們。但是他兩人自從這一回種下愛根,到底忍耐不住;後來鬧出一段風流佳話來,這也是前生注定的緣分。這都是後話且不提。
第二天,太宗坐朝,隻見武英郡王阿濟格出班奏道:“今有明將總提兵大元帥孔有德,總督糧餉總兵官耿仲明,帶領他兵士一萬三千八百七十四名,前來投降我朝;如今他兵隊駐紮在安東,現有降書在此,請陛下的召意。”說著,把那降書捧上禦案去。太宗看時,上麵大略寫道:“昨奉部調西援,錢糧缺乏,兼沿途閉門罷市,日不得食,夜不得宿;忍氣吞聲,行去吳橋,又因惡官把持,以致眾兵奮激起義;遂破新城,破登州,隨收服各州縣,繼因援兵四集,圍困半載,我兵糧少,隻得棄登州而駕舟師,飄至廣鹿島。本師即乘機收服廣鹿、長山、石城等島。久仰可汗網羅海內英豪,有堯舜湯武之胸襟,是願率眾投誠,特差副將劉承祖、曹紹中為先容。汗速乘此機會,成其大事;即天賜汗之福,亦本帥之幸也。”太宗看了降書,不覺心中大喜,立刻傳見劉承祖、曹紹中兩人,當麵褒獎了幾句。又打發二貝勒、三貝勒,貝子博洛內,大臣圖爾格,帶了大隊人馬,到安東迎接去。那明朝和朝鮮,聽說孔有德、耿仲明兩人在安東上岸,便也調動兵隊,前去攔擊。隻因滿洲兵十分厲害,孔、耿兩將的兵也出死力抵抗,便得安全上岸。太宗傳諭賜他田地房屋在遼陽地方,孔耿兩人心中十分感激,要親自進京去朝見太宗,當麵謝恩。當下便寫了一道謝恩表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