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小宛正昏昏沉沉的時候,被宮女拉出去跪在太後腳下。隻聽得太後喝一聲:“賤人,抬起頭來!”便有宮女上來,挽住小宛的雲髻,往腦脖子後麵一拉,小宛的臉便抬了起來。太後冷笑一聲,說到:“長得好狐媚子的臉!替我掌嘴!”宮女們便揚起手掌,向兩邊粉臉上打去,一連打了三四十下,打得小宛臉上紅腫,眼前金星亂迸。她心裏又氣又急,眼前一陣昏黑,不覺暈厥過去。宮女們把一碗冷水在小宛臉上一潑,小宛驚醒過來。太後便吩咐宮女問這賤丫頭什麼地方來的。小宛一麵哽咽著,把自己的來曆,仔仔細細的說了;卻仍是瞞著,說自己是冒家的女兒。
正說時,皇帝踉踉蹌蹌的跑了進來。皇帝一向是怕太後的,見了這樣子,隻得低著脖子,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不敢說一句話。隻聽得太後問完了話,便吩咐宮女:“打死了吧!”上來四個粗蠢的旗婦,手裏各拿著紅漆棍,又拿著一個紅布袋,要把小宛裝進袋去。這是宮裏的刑法,宮女犯了死罪,便裝在布袋裏,一頓亂棍打死。皇帝到了這時候,便忍不住上去,跪倒在地求著:“她原是好人家女兒,是洪學士送進宮來的。倘然太後要打死她,應當先辦洪學士的罪!”太後聽皇帝說起洪學士,便觸動了私心,那口氣便也軟了下來,吩咐宮女道:“攆她出去罷!”皇帝又求道:“這漢女已進宮多日,再攆她出去,於皇家體麵不好看。”太後想了一想,卻也不錯,便吩咐送到西山玉泉寺去。皇帝再要求時,太後手指皇帝的瞼,大聲道:“你可看見神武門裏俺的旨意麼?漢女進宮的,便砍腦袋。今天我還看在皇帝麵上,饒了賤人一條狗命呢!”說著,逼著宮女把董小宛拉出宮去;坐一肩小轎,內監抬著,直送上西山玉泉寺裏去。
這玉泉寺,是供奉喇嘛的。清宮裏的規矩,宮人犯罪的,重則立時打死,輕則寄寺學佛。董小宛住在寺裏,倒也覺得清淨,天天念佛,自己知道紅顏薄命,便也看破紅塵,一心修道。不多幾天,居然把各項經卷讀熟。小宛原是一個聰明女子,她參透經典的奧理,心中恩怨兩忘,什麼冒巢民,什麼順治皇帝,都不掛在她心上。獨有那順治帝,迷戀得厲害;他自小宛出宮以後,雖有別的妃殯伺候著,但他想起小宛,便日夜悲啼。過了幾天,皇帝實在忍耐不住,便花了許多銀錢,買通宮女太監們,瞞住了太後的耳目,悄悄地偷上西山去。在玉泉寺中見了小宛,兩人抱頭痛哭。小宛把許多紅塵虛幻的話,慰勸皇帝。皇帝總是依依不舍,在玉泉寺裏一連住了三天,還不肯回宮。後來給太後知道了,打發總管太監,抬著軟轎來接駕;又說:皇帝倘然不肯回宮去,太後便要自己上山來了。小宛又再三勸著皇帝說:“陛下倘不忘臣妾,將來在五台山上,還得一見。”後來太後又打發內監來催逼,皇帝無可奈何,上轎回宮去。
誰知皇帝回宮的第二天,忽然看管玉泉寺的內監報說,董鄂妃不見了!皇帝聽了萬分傷心。暗地裏打發許多太監,各處去找尋,也是毫無消息。皇帝把侍候小宛的宮女傳來,親自盤問。那宮女說:“妃子怕是成仙去了。這幾天風清月白的夜裏,隻見妃子在寺後麵的瑤台上走來走去的望著月兒,內監們趕去看時,已是影蹤全無了。這不是仙去了麼?”皇帝聽了,反快活起來,拍著手說道:“聯原說她是蓮花仙子呢!如今果然成仙去了!可是叫聯怎麼樣呢?”說著,便呆笑起來。
這個消息傳到太後耳裏,怕從此把皇帝引瘋了,便暗暗的吩咐人,到西山去,連夜放了一把火,把玉泉寺燒成一片焦土。可憐燒死了許多宮女太監。內中有一個宮女的屍身,很像小宛的,太後便吩咐宮人,故意聲張起來,說小宛被火燒死了。皇帝聽了,也不悲傷。隔了幾天,忽然官裏吵嚷起來,說:“皇帝走了!”又在皇帝書房裏,搜得皇帝遺下的手詔。上麵寫道:
太祖太宗,創垂基業,所關至重;元良儲嗣,不可久虛。膚子玄燁,你桂氏所生,峽炭穎慧,克承宗桃,茲立為皇太子。即皇帝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為輔臣,伊等皆勳舊重臣,膚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草,保詡嗣君,佐理政務。布告中外,鹹使聞之。欽此。
當時皇太後看了這手詔怔了半天,便吩咐把內大臣鼇拜傳進宮來。商量停妥,便傳諭出去,說:皇帝急病身亡,遺詔立太子玄燁為皇帝。這個消息一傳出去,文武百官都到大清門外候旨。太後傳旨出去,所有滿漢臣工,一概不許進宮;隻吩咐明天在太和殿朝見新皇帝。第二天,那文武大臣貝勒親王,一齊在太和殿候駕;三下靜鞭,新皇帝登基。這時玄燁年紀隻有八歲,坐在龍椅上,受百官朝賀;鼇拜和洪承疇站在兩旁。皇帝下旨,改號稱康熙。一麵在白虎殿裏,一般的替順治皇帝辦起喪事來。
且說順治皇帝自從偷出宮門以後,隻因換了平常衣服,路上也沒有人來盤問他。京城裏的路,他是不認識的。他信步向西走去,看看出了北京城。這時是深秋天氣,隻見眼前一片荒涼,順治皇帝心中想起從前和董小宛在樹林中密語,一番恩情,起了無限感慨,腳下一腳高一腳低向麥田中走去。正走時,前麵田路旁遠遠的來了一個癲頭和尚,手中拿一軸破畫,嘴裏高一聲低一聲的不知唱些什麼。看看走近皇帝跟前,隻見他深深的打了一個問訊。說道:“阿彌陀佛!師父來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