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聽了,心中不覺一怔。道:“這和尚那裏見過的?怎麼嗓音怪熟呢!”再看他時,見他渾身長著癲瘡,一隻左眼已瞎,身上襲裝,千補百衲,赤著一雙腳。便間他道:“你赤著腳不怕冷嗎?”那和尚哈一哈大笑著道:“冷是什麼?什麼是冷?”世祖聽了,不覺觸動禪機,心乍恍然大悟。接著說道:“什麼是我?我是什麼?”那和尚道:“善哉善哉!”世祖間他:“你手中拿的是什麼畫?”那和尚見問,便放聲大哭起來;哭夠多時,才說道:貧僧原是五台山清涼寺裏的僧人。俺師父道行很高;修煉到八十歲上,忽然對貧僧說道:我明日要下山去了!“當時貧僧不忍離開師父,拉住他的衣裳,放聲大哭。師父看我哭得傷心,便說這是定數,哭也無用。我念你一片至誠,如今給你一幅畫兒,畫上畫著一個沒有眉毛的人。你記著:二十年後,你帶著這幅畫兒下山進京去,自有人替你補畫上那畫中人兒的眉毛。”
世祖聽他說話離奇,便向他要那幅畫兒看。見上麵果然畫著一個赤腳和尚,和尚臉上果然缺少兩條眉毛。世祖看了,便在腰上掛著的筆袋裏掏出一枝筆來,替他補畫上兩條眉毛。那和尚見世祖替他畫了眉毛,便爬在地下,連連磕頭,口中喊著師父。說道:“俺師父叮囑我,那補畫眉毛的人,便是我的後身。我聽了師父的話,如今恰恰二十年,便下山來尋訪,在江湖上漂泊了多年,才找到了貴檀越。貴檀越不是我的師父是什麼?請師父快回山去。”世祖便間他:“你的師父,如今到什麼地方去了?”那和尚說道:“俺師父自從給了我這幅畫以後,第二天便圓寂了。”世祖聽了,低著頭半晌,忽然大笑道:“俺跟你去吧!”那和尚說道:“師父也該去了,山上的女菩薩也候著師父多日了。”世祖問他什麼女菩薩,那和尚說道:“便是玉泉寺的女菩薩。”世祖聽了,拉著那和尚飛也似的跑去。後來世祖和董鄂妃一塊兒在五台山上清涼寺裏修道。吳梅村有一首清涼山讚佛詩,便是世祖和董妃的事體。那詩道:
雙成明靚影徘徊,玉作屏風璧作台;
蓬露雕殘千裏草,清涼山下六龍來。
這個消息,傳到太後耳朵裏,懊悔從前不該攆走董鄂妃,如今自己親生的兒子,孤淒淒的出家在五台山上。但這件事體又不好聲張出去,隻得推說禮佛,便帶著康熙皇帝巡幸到五台山。太皇太後瞞著眾人,暗暗的到清涼寺去訪問。隻見一個癲和尚,又聾又瞎,問他說話,十句倒有九句不曾聽得。太皇太後無可奈何,對著寺門灑著幾點眼淚,下山回宮去。到了第二年,太皇太後又到五台山去:隻見那山門半紀,連那癲和尚也不在了。太皇太後便下旨重建清涼寺,算是太皇太後的私廟。以後太皇太後年紀也老了,行動不便,便也不曾到五台山去,隻是心中常常紀念著罷了。
倒是康熙皇帝年紀漸漸大起來,長得人物漂亮,精明強幹。在順治手裏,已經打敗明將史可法,滅了明帝子孫福王、唐王、魯王,又趕走了永明王,打敗了鄭成功,收得台灣海島。後來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也經八旗兵打平。到了康熙時候,地方上十分太平。太皇太後替他請了兩位師傅:一位是河南人湯斌;一位是魏裔介。這兩位學士,天天在流台對皇帝講解經史,後來又請侍講學士高士奇講解宋學。皇帝也十分好學,天天和大臣們講論不倦。他回進宮去,對宮女們講解。那宮女聽了,莫名其妙。這時有一位太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幼女,世祖皇帝的胞妹,康熙皇帝的姑母。隻因麵貌長得美麗,年紀又小,隻大得康熙皇帝五歲。太皇太後不舍得她出宮去,把她留在宮裏,到二十二歲,還不曾招駙馬。康熙皇帝和這位姑母又最好,自幼兒跟著姑母一床兒睡,許多乳母保姆宮女們伺候他,他都不要。一進宮來,便找他姑母玩兒去。後來上了學,在上書房聽了講回宮來,也找他姑母講解去。
這位太公主,原也讀得滿肚子詩書,他姑侄兩人,常常談著學間,娓娓不倦。因此康熙皇帝和他姑母的交情,越發深厚。他兩人在沒人的時候,常常說些知心話,大家竟忘了姑侄的名分。這時康熙皇帝年紀已有十七歲了,天天和他姑母做著伴,這男女的情竇,早已開了。他姑母二十二歲,正是女孩兒情意纏綿的時候。誰知這時康熙皇帝,因讀書用功過度,便得了咯血的症候。太皇太後知道了,十分憂愁,忙請禦醫服藥調治。禦醫說:“須安心靜養。”太皇太後意思要把皇帝搬到寧壽宮去,親自照看他。終桂太後要把皇帝搬進慈寧宮去住著。皇帝都不願意,卻住在水樂宮裏,隻要姑母陪伴他。別的宮女保姆,一概不許進房子來。太皇太後認做他是孩子氣,也便依他。那太公主終日陪伴著侄兒,在病榻上耳鬢廝磨,軟語溫存。康熙皇帝又長得俊俏動人,日子多了,兩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風流事體來。皇帝償了心願,那病竟完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