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鬧得天翻地覆,那宮裏的康熙皇帝和胤礽太子,正睡在鼓裏。康熙這時從五台山請來一位妙算和尚,他深通經典,善於說法。康熙帝請他住在流台淨室裏,天天說妙法蓮花經,心中頗有領悟。這時太子胤礽,也跟著大學士明珠講究文學。
那明珠相國,雖是皇室內親,卻不通文墨的;隻因生性狡黯,從部曹微職直升到大學士官。知道皇帝和太子都注重文學,便暗地裏招納了許多文人,供養在家,做了許多文章,冒充是自己做的,獻進宮去。皇帝和太子十分稱讚。明珠便勸皇帝趁此做幾件文學上的事業,為萬世留名。當時便有文武大臣張英、魏裔介一班人,奏請開設修書館。明珠和這班文臣,原是通同一氣的,在皇帝跟前慫恿著。皇帝便下旨設修書館,召請四方文人,編撰《康熙字典》、《子史精華》、《佩文韻府》這一類書。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常到修書館裏去,見有才學並茂的讀書人,便多送金銀,請進府去,替他父親做著槍手。
有一天,明珠陪著康熙帝在西書房閑說,說起莊子《南華經》裏一段故事。皇帝便喚內監取《南華經》來,那內監錯拿了《道德經》。皇帝跺著腳罵道:“蠢蟲!”又對明珠說道:“這班蠢物,真是討厭!從來說的紅袖添香夜讀書多麼有趣!聯想那添香的女孩兒,決不是這樣粗魯的。聯很想選幾個良家閨女,懂得詩書的,進宮來做女官,專管聯書房裏的事務,豈不很好?”明珠聽了這個話,回家去立刻打發家人到蘇杭一帶去揀那小家女孩兒,麵貌清秀,不曾纏足的,用重價買來,養在自己別墅裏,請一位老先生教會詩書。那班女孩兒,都是十三四歲,原很聰明的,不上三五年,詩詞歌曲、吹彈歌舞,樣樣都會。那班女孩兒也有十七八歲了,一個個出落得體態苗條,舉止輕盈。內中有嬌吉、新梅、著桃、麗鳳四人,長得越發清秀嬌豔,好似四枝水蔥兒。明珠看在眼中,打算把這四個女孩兒先送進宮去。不知什麼人討好,把這個消息傳進相國夫人耳裏,說主人娶了三十六房侍妾,在西城外別墅中日夜取樂。
那位相國夫人,原是得寵的姨太太扶正的,醋勁最大。聽了這個消息,如何耐得?便也不問仔細,立刻套車,趕到別墅裏去。明珠不在別墅中,隻有一位老先生帶領三十六個女孩出來拜見。相國夫人看時,個個都長得如嬌花弱柳。便也不動聲色,吩咐老先生退去,喚著那班女孩兒,一個一個到跟前來問話。相國夫人留心看時,有十二個女孩兒長得最是惹眼。便吩咐把這十二個女孩兒留下,立刻擺上一桌筵席來,請她們喝酒。那女孩兒都是天真爛漫的,知道些什麼?見夫人賞酒,便也說說笑笑地吃個飽。夫人看她們吃完了酒,便上車回府去。大家見夫人忽來忽去,也不怒罵,也不說笑,十分詫異。誰知到了第二天一早,那十二個吃酒的女孩兒,一個個直挺挺的躺在床上死了;新梅、麗鳳、嬌吉、著桃四個人也不能逃這個劫數。
明珠相國知道了,也隻得歎了一口氣,悄悄去埋葬了事,把剩下的二十四個女孩兒,一齊放回家鄉去。從此相國和他的夫人,情分愈惡,相國終日和門客們吃酒做詩,也不進內宅去。有時東宮召他進宮去談論文學,那時明珠和一班文人做伴,也懂得些風雅的家數,太子和他十分要好,常常把他留在宮裏。
那時,有一位雲貴總督範承勳,進京來陛見。見皇帝和太子,都成了兩個書呆子,便上了一本奏章,說本朝以馬上得天下,子孫不宜棄置武功。康熙帝原來很敬重範承勳的,當下看了他的奏章,便立刻傳旨,在暢春苑柳堤練習騎射,那時太子和胤禎、胤褆、胤禟、一班皇子,都站在父皇跟前候旨。皇帝下旨,命太子和皇子一一比射,又比各項兵器。內中要算胤禎本領最強。那太子胤礽,卻十分文弱,刀槍固然不高明,連那三箭也是一箭射不中,後來許多皇子,在柳堤上賽馬,太子依然落後。皇帝看了,十分生氣,把教太子武藝的師傅傳喚過來,當麵訓責了一番。那師傅十分羞慚;便是太子,也覺得臉上沒有光彩。回到東宮,許多師傅商議,有一個內監,將打聽得胤禎在外麵私立機關,練習拳棒的事體告訴太子,太子十分驚慌。便有一個師傅說:“不如把西山喇嘛請來,太子學著符咒秘法,又請天下勇士來傳授十八般武藝。”太子聽了,十分合意,立刻在東宮裏收拾密室和圍場來,天天跟著喇嘛僧和拳教師在裏麵練習著。一麵又打發人到江湖上去探訪俠客武士,願多送金銀,把他請進宮來。因此北京地方,那好漢愈聚愈多。常常在大街上吃酒鬧事。地方官知道了,也不敢去管他。
正在這個當兒,忽然衛妃死了,康熙帝固然十分悲傷,便是那姓衛的也覺得淒涼。他便退出宮來,和胤禎早晚謀劃陷害太子的計策。康熙皇帝死了衛妃,住在宮裏十分乏味,雖一般有三宮六院的妃繽陪伴著,但她們怎及那衛妃的萬一,便終日長籲短歎,寢食不安。他因想念衛妃,便又想起了父皇,這時衛妃的棺木運到關外去埋葬,皇帝不忘舊情,便借進渴福陵的名義,送著衛妃的棺木到山海關去埋葬,親自督看墳土。葬事既了,皇帝也不願回宮,便下旨南巡,聲稱問民疾苦。又下旨命太子胤礽監國。自己帶領文武大臣和王公貝勒,揀定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初一日起程出京。當時有大學士張英、內大臣覺羅武默納,率領滿朝文武,恭送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