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小二哥暫充欽差 皇四子大戰俠客(1 / 3)

卻說那老頭見竇爾墩一拳打過來,也不回手,也不躲閃。竇爾墩連打三拳,那老頭兒紋絲不動。竇爾墩身後,原站立一班弟兄,看了也個個酥呆。竇爾墩這時滿麵羞慚,帶著弟兄們,垂頭喪氣的回去。那老頭兒也收拾圍場,回到客店裏安息去。直到半夜時分,那老頭兒正在好睡,隻見窗外跳進一個人來,擎起鋼刀,對著老頭的脖子上砍下去。誰知這老頭兒依舊蔚聲如雷,動也不動,直把那刺客嚇呆了。停了一會,老頭兒慢慢的醒來,睜眼看時,站在榻前的便是竇爾墩。老頭兒說道:“什麼地方的小孩子擾人清夢?”竇爾墩這時不由雙膝一軟,跪下地來,求他收做徒弟。老頭兒起初不答應,竇爾墩再三懇求,老頭兒才帶他去。從此濟南地方不見竇爾墩的蹤跡。

隔了五年,竇爾墩又來了,且娶得一個絕色的妻子。濟南地方人,都認識這女子便是那老頭兒的。原來,那老頭兒姓石,原是明將張蒼水的部將。那個女子是他的外孫女。張將軍敗走了以後,他便帶著這兩個女子,借著賣解的名兒,物色英雄,為明朝報仇。如今遇著這竇爾墩,便把全身武藝傳授給他,又把一個外孫女給他做妻子,勸他從此要做一個好人,回去招呼弟兄們,遇有機會,便替明朝報仇。此次康熙南巡,路過濟南地方,他想機會到了,預先把妻子藏在深山裏,連夜闖進行宮去打算行刺皇帝。後來看見後院裏養著一匹赤驥,竇爾墩原是愛馬如命的,他識得是一匹好馬,便先偷了馬再說,那馬見有人來偷,它便長嘶起來。侍衛們聽得了,急來看時,這馬跑路很快,早已去遠了。竇爾墩去把馬藏在深山裏,回轉身來趕到城裏,那皇帝已經啟程到蘇州去了。

禦舟過丹陽、常州、無錫,都不曾停泊。十月二十六日到蘇州滸墅關,江蘇巡撫湯斌帶領合境官員接駕。皇帝騎著馬走進聞門,那百姓們在大街兩旁站著閑看。皇帝吩咐百姓莫跪,見有年老年幼的,便親自下馬來問話。步行到接駕橋,在瑞光寺裏略坐一會。巡撫走在前麵,領路送進織造局裏住下。這時有一個宋牧仲,也做過江蘇撫台,這時告老住在蘇州地方,皇帝忽然想起他,便把他喚進行宮閑談解悶。第二天,又打發內監送活羊四隻,糟雞八隻,糟鹿尾八個,鹿肉幹二十四包,魚幹四包給宋牧仲;又傳旨傳他煮豆腐的法子,準宋牧仲照法煮吃,給有年紀人後半世的享用。

第二天,巡撫去請安,裏麵傳諭出來,說聖躬不適,一切臣工免見。這原是推脫的說話,其實皇帝早已帶了侍衛們,悄悄的雇了一條船,到各處鄉鎮上遊玩去了。有一天船劃到華亭縣城裏,在七裏橋下停泊。皇帝走上岸來,見橋邊一家酒肆,一個小二官站在櫃台旁。皇帝踱進店去,店小二上來招呼,皇帝打了三角酒,獨自飲著。看看酒堂內十分清靜,皇帝便把小二喚來和他閑談起來。皇帝問道:“你辛苦一天,有多少工錢?”那小二說道:“我們工錢是很微的,全靠賣酒下來分幾個小帳。講到每天的小帳,原也不少,無奈自從金大老爺到任以來,到各家店鋪收捐,把我們這一份小帳也捐去了。我們靠幾個呆工錢,如何度日?”說著不禁歎了一口氣。皇帝聽了,低著頭半晌不說話,忽然問道:“你們這縣城可有別個比縣官大的官員?”那小二道:“這幾天因聽說萬歲爺要到這裏來,省城裏派了一位提督大人,帶兵在這裏保護。”皇帝聽了,便向小二要過紙筆來,寫上幾個字,蓋上一顆小印,外麵加上封套。把小二喚進來說:“把這信送進提督衙門去。提督是我的好朋友,這封信送去,準把你們的鋪捐免了。”小二聽了,如何敢去?後來還是掌櫃的替他送去的。

掌櫃的走到提督衙門口,有許多差役見是平常信,便向門房裏一丟,掌櫃說那客人吩咐要立候回信,差役們不去理睬他。後來那掌櫃的再三懇求,恰巧裏麵有一個二爺出來,差役便把這封信托他帶進去給大人。停了一會,忽然裏麵三聲炮響,開著正門,提督大人親自出來,把掌櫃的迎接進去,把兩旁的差役看呆了。隻見那提督在大堂上點起香燭,把那一封信供在上麵,對它行過三跪九叩首禮。轉身來又向那掌櫃的作了三個揖。慌得那掌櫃的跪下來還禮不迭。停了一會,提督打發人把華亭縣喚來。那華亭縣不知什麼事體,連忙穿著頂帽,坐著轎子趕來。那提督一見了金知縣,立刻把臉色沉下來,喝一聲跪下聽旨。慌得那知縣爬在地下,動也不敢動。提督上去把那封信打開來念道:“華亭令金雨民倍克讀貨,民不堪命,著提臣鎖拿候旨嚴辦。”那縣官聽了,嚇得臉如土色。便有差役上去替他除去頂戴。套上鎖鏈,推進牢監去關著。一麵吩咐打轎,自己坐著官轎,那掌櫃的也坐著轎子,飛也似的趕到七裏橋地方,走進酒店去一看,那皇帝早已下船去得無影無蹤了。提督忙傳令各處炮船趕上,前去保護。但是皇帝坐的是小劃船,那炮船在水麵上找來找去,也不見皇帝的禦舟,空擾亂一陣罷了。

這裏皇帝回到蘇州。那蘇州官員才知道皇帝私行在外麵,紛紛到行宮裏請安。住了幾天,皇帝起躥回京去。路過江寧地方,皇帝忽然想起江寧織造官曹寅,傳諭曹寅接駕。曹寅把禦駕接到織造衙門裏去住著。曹寅是世代辦理皇差的,皇帝拿他當親臣世臣一般看待。他母親孫氏,年輕時候也進宮去過的。這時皇帝和曹寅說說笑笑,好似一家人一般,又召孫氏E見。她媳婦孫媳婦都出來見駕。皇帝賞賜很多,又寫“聾瑞堂”三字賞給曹寅。曹寅家裏花園很大,皇帝在花園裏盤桓了幾天,便起駕回北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