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鳥盡弓藏將軍滅族 妻離子散國舅遭殃(1 / 3)

卻說這位走方郎中原是有本領的。當時他看定十二歲的小孩子,將來有大將軍之命。年遐齡還不十分相信。那走方郎中又仔細一看,連連說道:“險啊!將來光大門庭的是他;險遭滅門大禍也是他。須要多讀些詩書,才可免得這禍事。”提起他兒子讀書的事體,年遐齡便觸動了心事,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孩子便壞在不肯讀書!”那郎中說道:“老先生倘然信托晚生,包在晚生身上,教導他成個文武全才。”

年遐齡聽他說話有幾分來曆,便邀他進府去暫住一宵。那郎中把自己的來曆和教導年羹堯的法子,細說一番,說得年遐齡十分佩服。到了第二天,便要請他做先生。這郎中說道:“且慢,老先生且拿出二萬銀子來,交給晚生,晚生自有辦法。”年遐齡聽了,毫不遲疑,便立刻拿出一扣錢莊折子交給先生,任憑先生用去。從此以後,合家上下,都稱他先生。那先生拿了銀錢,依舊不管教年羹堯;隻是在年府後麵買了一方空地,雇了許多工匠,立刻蓋造起一座花園來。樓台曲折,花木重重,中間又造一座精美的書室;直到殘冬,才把一座花園造成。四周高高的打一重圍牆,獨留著西南方一個缺口。先生便揀定明年正月十六日,為年羹堯上學的好日子。

到了那日,年遐齡便備辦下酒席,請了許多親友來陪先生吃酒。吃完了酒,年遐齡親自送年羹堯上學去。他向先生作了三個揖,說了種種拜托的話,轉身便走。先生把年遐齡送出了那圍牆的缺口,吩咐工匠即刻把那缺口堵塞起來,隻留一個小小窗洞,為遞送茶水之用。那年羹堯住在圍牆裏麵,隻因花園造得曲折富麗,一天到晚玩著,卻也不覺得氣悶。那先生坐在書房裏終日手不釋卷,也不問年羹堯的功課。

年羹堯也樂得自由自在,在花園中遊來玩去;他自從到了花園裏,從不曾踏進書房一步,也從不曾和先生交談一句。他高興起來,便脫下衣褲,跳下池中去遊一回水;有時爬到樹上去捉雀兒。春天放風箏。夏天釣魚,秋天捉蟋蟀,冬天撲雪,一年四季,盡有他消遣的事體。有時玩厭了,便搬些泥土,拔些花草,也是好的。他在花園裏,足玩了一年,好好的一座花園,被他弄得牆坍壁倒,花謝水幹,甚至於那牆角石根,都被他弄得斷碎剝落。隻有那先生住的一間書房,卻不曾進去過。便是那先生眼看著年羹堯翻江倒海,他也不哼一聲兒。後來年羹堯實在玩得膩煩了,便進書房去,惡狠狠的對先生喝道:“快替俺開一個門兒,俺要出去了。”先生冷冷地說道:“這園中沒有門的,你倘要出去,須從牆上跳出去。”年羹堯見不給他開門,便擎著小拳頭向先生麵門上打去;隻見那先生雙眼一瞪,伸手把臂膀接住;年羹堯不覺“啊啃”連聲。先生喝他跪下,他怕痛不得不跪了;先生放了手,他一溜煙逃出房門去,一連幾十天,不敢踏進書房去。

看看又到了秋天,景象蕭索,年羹堯也實在玩不出新鮮花樣來了,便悄悄的走進書房去,隻見先生低著頭在那裏看書。他站在書桌邊默默的看了半天。忽然說道:“這樣大一座園子,也被俺玩厭了;他這小小一本書,朝看到夜,夜看到朝,有什麼好玩?”那先生聽了,嗬嗬笑道:“小孩子,懂得什麼?這書裏麵有比園子幾千百倍大的景致,終生終世也玩不完,可惜你不懂得!”年羹堯聽了,把頸子一歪說道:“俺卻不信,你且說給我聽聽,怎樣的好玩法?”那先生聽了,搖著頭說道:“你先生也不拜,便說給你聽,沒有這樣容易。”那年羹堯聽了,把雙眉一豎,桌子一拍,說道:“拜什麼鳥先生!俺不稀罕!”說著,他一甩手出去了。這先生也任他去,不去睬他。

又過了十多天,年羹堯實在忍耐不住了,便走進書房來,納頭便拜。說道:“先生教我吧!”先生這才扶他起來,喚他坐下。第一部便講《水滸全傳》給他聽,把個年羹堯聽得手舞足蹈;接著又講《三國誌》、《嶽飛傳》,和古往今來英雄的事跡,俠客的傳記。接著又講兵書、史書、經書,以及各種學問的專書;空下來教他下棋、射箭、投壺。後來,十八般武藝也件件精通,又教他行兵布陣的法子和飛簷走壁的技能。足足八年工夫,教成一個文武全才。此時,先生便叫年羹堯自己打開圍牆出去,拜見父親。那年遐齡八年工夫不見他兒子,如今見他出落得一表人才,學成文武技能,如何不喜,忙去拜謝先生。那先生拱一拱手,告辭去了。任你年遐齡父子再三挽留,也留他不住。他臨走的時候,隻吩咐年羹堯記住“急流勇退”四個字。年羹堯如今富貴已極,卻時時感念他的先生;因此他如今也十分敬重這位王先生。

這位王涵春,雖敵不得年羹堯先生的文武通才,但在年大將軍家裏,卻也十分忠心。便是年大將軍也十分信任他。他除教小公子讀書以外,兼管著年家的家務;年大將軍沒事的時候,也常常找王先生說話去。這王先生是一位仁厚的長者,他見年大將軍殺人太多,心中萬分不忍,隻因年大將軍性如烈火,也不好勸得。年家有兩個廚子,一個丫環,為王先生送去性命,這是王先生一生一世不忘記的。他在臨睡的時候,總要念一念《金剛經》超度他們;這件功課,他到老也不肯間斷。

第一個廚子姓胡,在年大將軍家裏當廚子已有四年了。有一天,年大將軍請客吃酒,有一樣菜名叫鼠裙,是年大將軍特意點做的。這時,王涵春坐在第一位,家奴送上一大碗尾裙來。王涵春不知是什麼菜,問時,年大將軍解說,是靄魚背上四邊的肉,稱做重裙。說著,舉起著來遜客。王涵春夾一塊在嘴裏,年羹堯問他:“調味濃淡如何?”這時因菜太熱,王涵春舌根上被菜燙得開不得口,隻皺著眉心,把頭略搖了一搖。年大將軍看了,認做王先生嫌味兒不佳,他便回過頭去,暗暗的向門外的侍衛點了一點頭。停了一會,隻見那侍衛手中捧著一個朱漆圓盤,盤上遮著一方紅布,走進屋來,向上一跪,嘴裏高聲說道:“胡廚子做菜失味,如今砍下他的腦袋來了。”說著,把那紅布一揭,隻見盤中擱著一顆血跡模糊的人頭;把屋子的客人,嚇得個個轉過臉兒去不敢睜眼。王先生問:“究竟為了什麼事?”年大將軍說:“因見先生皺著眉頭,知道味兒不佳,所以吩咐把他砍了。”那王先生聽了,不覺直跳起來,連說:“罪過!”才把自己因燙嘴才皺眉頭的原因說了出來。那年羹堯聽了,也不說什麼,隻是一笑罷了。

胡廚子被殺死以後,接下去的一個錢廚子,也知道從前的胡廚子,因做菜失了味兒砍腦袋的,便格外小心;每天吃什麼菜,先去問王師爺。這樣子做了一年,倒也平安無事。這王先生是杭州人,有一天,他忽想起杭州的豆腐腦,十分有味,第二天便吩咐錢廚子,做一碗豆腐腦。年大將軍和王先生是同桌吃飯的,見了這碗豆腐腦,他便勃然大怒,說:“豆腐腦是最賤的東西,如何可以這麼怠慢先生?”喝一聲:砍下他的腦袋來!嚇得那王先生忙下位來攔住,說明這碗豆腐腦是自己特意要的。年羹堯才罷休,又嚐嚐那豆腐腦的味兒,卻十分可口,便吩咐:以後每天做一碗豆腐腦請先生吃。這王先生天天吃著豆腐腦,也吃厭了,隻是不敢說。後來,那錢廚子因家中有事,告假回去,便雇用了一個新廚子。新廚子聽說王師爺要吃豆腐腦,也照樣做了一碗。年羹堯一嚐,那豆腐腦又老,味兒又苦,不覺大怒,喝一聲:“取下腦袋來!”王先生急要攔時,已來不及了。後來,那錢廚子假滿回來,依舊做一碗豆腐腦,那味兒依舊是十分鮮美。王先生詫異得很,暗地裏喚廚子來間時,那錢廚子說:每一碗豆腐腦,用一百個鯽魚腦子和著,才有這個味兒。那王先生聽了,連聲說道:“阿彌陀佛!這新廚子真死得冤枉,叫他如何知道呢?明天快把這碗菜免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