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破好事大興文字獄 報親仇硬拆鶯鳳鑄(2 / 3)

誰知這陸生梅才死,那浙江地方又鬧出兩件文字案來。一件是浙江人汪景棋,做了一部《西征隨筆》,書中誹謗朝廷,稱頌年羹堯的地方很多;後來給地方官查出了,上報朝廷,聖旨下來,汪景棋犯了殺頭之罪,妻子充發黑龍江。另一件是侍講錢名世,他和年羹堯是知交;年羹堯在日,他做了許多稱頌年羹堯的詩,如今被地方官查出了,報進京去。聖旨下來,說他諂媚權貴,革職回藉。雍正皇帝又寫了一方“名教罪人”的匾額,叫錢名世去掛在家裏,是羞辱他的意思。

雍正皇帝這種惡辣的舉動,原想鎮壓人心;誰知朝廷越是凶狠,那人心越是憤怒,人心越是憤怒,朝廷的防備越是嚴密。雍正皇帝在宮中,閑暇的時候,想起還有一個大盜魚殼還沒有除去,終是心頭大患,打聽得他在淮北微山湖一帶出沒,打劫來往客商。便秘密下一道聖旨給兩江總督於清瑞,就近查拿,立即正法。這於清瑞,原是捕盜能手;他得了這聖旨,便私行察訪。他打聽得魚殼原住在微山湖中,他打劫的盡是一班貪官汙吏,奸商劣紳。

這魚殼當初原是康熙皇帝請去保護太子胤礽的,後來太子廢了,雍正皇帝也曾去請他過;他隻因感激太子的恩德,不肯幫雍正去謀害太子。便帶了一個女兒,名叫魚娘,住在微山湖裏,專替地方上做些鳴不平的事體。因此那微山湖左近的百姓十分感激他。如今朝廷有聖旨下來,要捉拿魚殼,早有人報信給魚殼。魚殼聽了,毫不驚慌,隻把他女兒魚娘去寄在一個朋友名叫虯髯公的家裏。隔了幾天,那兩江總督便親自來見他。魚殼見了這於清瑞,老實不客氣,說雍正皇帝如何殘暴,自己做的事如何俠義。這於清瑞因為他是江湖上有名的俠盜,也不敢得罪他,隻和他商量聖旨叫他來捉拿的事。那魚殼一點也不害怕,慷慷慨慨的自己走到江寧提牢裏去監禁起來;過了幾天,江湖上傳說魚殼大盜,已被兩江總督從牢裏提出來正法了。

這個消息傳到魚娘耳朵裏,她哭得死去活來;從此以後,她便立誌替父親報仇,天天跟著虯髯公練習武藝,這且不去說他。卻說雍正皇帝殺了魚殼,從此天下沒有他的對頭人了,心中十分快活。誰知隔不多天,那四川總督嶽鍾琪,有密折遞進來,說湖南人曾靜,結黨謀反。雍正皇帝心想我如此嚴厲,卻還有這大膽的什麼曾靜,敢來嚐試,非重重地辦他一辦不可。立時派了滿漢大臣兩員,到四川去會同嶽鍾琪從嚴查辦。

話說那曾靜,號蒲澤,原是湖南的一個飽學之士。他見清朝皇帝一味壓迫漢人,心中十分憤恨,常常想集合幾個同誌起義,驅逐滿人,恢複中原。有一天,他在家鄉地方一個同誌朋友名叫張熙的家裏,借到一本呂晚村著的《時文評選》。裏麵說的大半是華夷之別,封建之善;又說君臣的交情如朋友,不善則去之,又說攘夷狄,救中國於被發左枉,是君子之責。總之,滿紙都是排斥滿人的話。曾靜看了,不禁拍案叫絕。

這呂晚村,名留良,是湖南地方一個有名的文人;他手下學生不少,個個都是有學問的。康熙皇帝打聽得他的名氣,便派人推薦他去應博學鴻詞科。呂晚村心中是恨極滿人的,他如何肯去做官?便剃去頭發,逃到深山裏做和尚。他兒子呂毅中,也是一個有誌氣的人,當下便和他父親的門生嚴鴻達、沈在寬一班人,結了一個黨,把他父親著作,拿出去輾轉傳抄。那張熙也抄得一份藏在家裏;如今恰巧給曾靜走來看見了,問起:“呂毅中在什麼地方?”張熙說:“便在本城。”曾靜便拉了張熙連夜去見呂毅中,呂毅中又邀他去見一班同誌;因此兩麵集合起來,結成了一個大黨。曾靜自己說,認識四川總督嶽鍾琪,此去憑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起義,俺們便在湖南響應。那班同誌聽了,連聲說妙。

當時曾靜和張熙一班人,動身到四川去,見了嶽鍾琪,便說他是南宋嶽飛的子孫,如今滿清皇帝,也便是金兀術的子孫;現值總督身統大兵,國難家恨,不可不報。嶽鍾琪一時裏聽了曾靜的話,心中有幾分感動;他回想到從前年羹堯的死,不覺自己也寒心起來。後來細細的和曾靜談論,知道他是秀才造反,毫無實力的,心中便立刻變計;一麵假意和他們立誓結盟,一麵悄悄的行文給湖南巡撫,叫他暗地裏把呂毅中一班人看守起來,自己遞一個密折到京裏。

不多幾天,那皇上派來的兩位大員到了四川,把曾靜、張熙一班人一齊捉住。審問起來,曾靜也不抵賴,一五一十的招認了。那兩位欽差,把這班犯人一起帶到湖南,那湖南巡撫,早把呂毅中一家人和那門生沈在寬、嚴鴻達一班人捉住,一審便服。欽差官據情入奏,皇上聖旨下來,說曾靜、張熙一班人,是被呂留良的邪說誘惑,是個從犯,反把他加恩釋放了。隻有那呂毅中大逆不道,把他滿門抄斬。又從墳堆裏把呂留良的屍身掘出來,再碎他的屍。那門生沈、嚴一班人,一律處死。

這一案件,足足殺了一百二十三個人,殺得百姓個個害怕,人人怨憤。呂氏合族人,卻殺得一個不留。在忙亂的時候,卻遺漏了一個呂毅中的小女兒;將來那雍正皇帝的性命,也送在這小女兒手中。這真叫做“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小女兒名叫呂四娘,是呂毅中第四個女兒,也便是呂晚村的嫡親孫女兒。這時年紀隻有十四歲,湖南巡撫派兵來捉拿她全家的時候,這呂四娘正在鄰家閑玩,聽說父親母親被官裏捉去了,她一邊哭著,一邊要趕到衙門裏去看望父母。後來還是那鄰家的女兒有計謀,悄悄地把呂四娘寄在呂晚村門口一家姓朱的家裏。

這姓朱的是一家富豪人家,家中養著百數十個莊丁。那班莊丁,田裏空下來,沒有事,便請了一個拳教師在打麥場上教授武藝。便是那姓朱的,也跟著學幾套拳腳。這教師年紀已有六十歲了,長得身材高大,臉上一部大胡子,臨風飄拂;他舞起劍來,還是十分輕捷。呂四娘住在朱家,常常在屏門後麵偷看。雖說她是十四歲的女孩子,心中卻常常想著她父母之仇。隻恨自己是一個女子,又毫無氣力,這血海冤仇,如何報法?如今見他家有這個老教師,正合她的心意。

有一天,那姓朱的正在堂屋裏請老師吃酒,許多莊丁陪坐著。忽然屏後飛燕似的轉出一個女孩兒來,走到那老師跟前撲的跪倒。口稱:求老教師收留俺做一個弟子。眾人看時,這女孩兒不是別人,正是那呂四娘。起初這教師不肯答應,說女孩兒家學了本領何用?後來呂四娘再三求懇,臉上掛下淚珠來;那姓朱的看她心誌十分堅決,又怕她說出是呂毅中女兒的話來,便也代她求著教師,又認她是自己的妹子。這教師聽說是主人的妹子,也便答應了。從此以後,她也跟著眾人練習拳腳;一來是她報仇心切,二來也是女孩兒的身體輕靈,不多幾天,居然勝過那班男子。那老教師十分歡喜,從此格外盡心,把自己全副的本領傳給呂四娘。不上三年,那揮拳舞劍、飛簷走壁的本領都已學得。教師又傳授她練氣的本領和飛劍的本領。這兩種本領,非少林寺嫡派,不能學得。又過了三年,呂四娘非但件件都能,並且件件都精。她能夠把背吸住牆壁,隨意上下;又能把短劍藏在指縫裏,彈出去取人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