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一個大學生在西藏的故事(2)(1 / 2)

榜樣的力量撐起士兵們的心帆。

姚總是一位機警而細心的巡線老哨兵。

一次,他在拉薩河穀堆龍德慶縣境內巡線,剛走進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間,老遠就看見有兩個藏民正貓著腰用鐵鍬挖著什麼,他便加快腳步往前趕。那兩個藏民見來了一個軍人,立即走開了,轉眼便消失在旁邊不遠的藏村裏。姚誌祥納悶:他們在幹什麼呢?

他上前一看,管道旁邊的地上已經掘開了臉盆大的一個坑。

顯然是那兩個藏民所為,他們為什麼要挖坑?姚誌祥抬頭四顧,田野靜無一人,隻有藏村的藏式屋頂上掛著一串串經幡,在寒風裏飄動。他決定到村子裏走一趟。弄清楚兩個藏民詭秘的行跡。

說來很巧,那兩個藏民就站在村口笑聲朗朗地聊天,他把剛才見到管道旁那個坑的事說了出來。兩個藏民聽了很爽快地承認是他們挖的,全然沒有當回事。

姚誌祥對他們說:“你們千萬別在輸油管道附近亂刨亂挖,這條從內地伸進來的管道是專門給西藏運油的。”

對方說:“我們隻是想從管道下麵掏個坑,讓水流過去澆田,不會傷著碰著管道的!”

“那也不行,管道固定在地下,你在這兒挖條溝,他在那兒刨個坑,管道失去了固定,會因為鬆動而破裂的!”

“有那麼懸乎嗎?我們澆地時挖條溝,不澆地時再埋住坑,這樣還不行嗎?”

姚誌祥搖搖頭,說絕對不行。接著,他給這些直爽卻對外麵世界知之甚少的藏民講了這條輸油管道的重要性:它從內地給西藏運送所需要的各種油料,一旦出了問題,西藏就會斷了油。那樣將會是什麼結果呢?飛機飛不出貢嘎機場,汽車臥著開不動了,工廠的機器停止了轉動,整個西藏都失去了光明,連喇嘛廟裏也是一片黑暗……

這時,已經圍上來了不少藏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還有幾個身披袈裟的僧人也夾雜在人群裏,把姚誌祥圍了個水泄不通。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聽得出是在驚歎這條油龍原來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那兩個藏民這陣子悄悄地走出人群,到管線邊把剛才挖的那個坑結結實實地填埋了……

姚誌祥沿著管道繼續巡視。他回頭望去,藏樓上那串串經幡在藍天下顯得十分豔麗,隨風而動,好像在給他招手。

激戰昆侖河的辯證法

那是輸油管道通油的第5個年頭。

緊貼著昆侖河底穿過的300米管道,由於夏天被猛烈的洪水衝擊,冬天又封凍在堅如盤石的冰層中,防腐層被剝得幹幹淨淨。

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赤褐色管道如同彈簧一樣,忽忽悠悠地顫動在水中。說不一定什麼時候它就斷裂了。

楊秀德副團長帶著技術人員和包工隊幹了兩年,把20萬元扔進了昆侖河,管道卻沒有修好。

也難為這位副團長了!他是在一種怎樣險惡的環境下施工的呀。昆侖河是從千年積雪如冰的雪山上淌下來的雪水河,以每公裏10米的落差猛撲下來。與其說這是一條河流,倒不如說成瀑布更為恰當。濤洶浪跳,拍岸撞崖的吼聲震撼九天。兩岸的岩石被惡浪衝擊得溝壑縱橫,河底的輸油管道在奔湧的激流裏顯得那麼脆弱。楊副團長在兩年的施工期內,雖然一次又一次地組織人力去衝鋒,最終還是沒有拿下這個“山頭”。

那300米的管道仍然顫顫巍巍地袒露在河床上。

就是在這個時刻,姚誌祥被團裏指定為總負責人,趕到昆侖河緊急搶救管道。

“緊急”二字用在這裏絕非聳人聽聞。當時已經到了10月10日,施工季節隻剩下20天了。進入11月,昆侖山中天寒地凍,無法施工,又要推遲到來年夏天才可動工。

姚總來到現場,去角角落落轉了一圈,突然生出一個念頭使他心裏很不自在:人家楊副團長幹了兩年,沒有拿下。你去逞能,楊副團長怎麼想呢?一位要好的戰友悄悄地對他說:“老姚,你半拉子工程幹不得,幹好了,會影響你和楊副團長的關係,幹壞了,會殺掉你的威信。吃力不討好,別當傻瓜了!”姚誌祥聽了心裏“咯噔”了一下,深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