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春花秋月不得了(3)(1 / 3)

除掉了林仁肇之後的趙匡胤心曠神怡,當初在飄雪的夜晚吃著烤肉製定的《宋太祖的名單》,如今已經實施到了最後一步;雖然李煜依舊像以前一樣年年歲歲上貢,規規矩矩稱臣,甚至派了自己的親弟弟北上入朝以示尊崇——否則也不會有那出《群英會李從善中計》的上演了——可趙匡胤接下來卻將李從善扣了起來,封了個泰寧節度使的官。李煜幾次致函請求放歸李從善,可太祖哪裏肯依。

著急的李煜再次采取了自貶身價的做法,請求把自己的南唐國主的稱號改為“江南國主”;他下的指示不再叫皇帝才能用的“詔”,而改為王用的“教”;甚至拆下宮廷屋脊兩旁象征帝王威嚴的鴟吻,還將那些已經封王的弟弟們全部降了一級,改封為公。

然而趙匡胤並沒有因此停止步步緊逼的腳步。

林仁肇被殺兩個月後(開寶五年四月),趙匡胤派遣翰林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以重修天下圖經為名,索取了南唐19州地圖,掌握其屯戍、交通、戶口情況;隨後連續三次令李煜入朝議事,不過李煜從弟弟李從善的一去不回看到了暗藏的危險,三次都加以拒絕。

就像當初趙匡胤看到孟昶送給劉承鈞的蠟丸之後的反應一樣,李煜的拒絕也讓趙匡胤哈哈大笑:“吾南討有名矣!”當然因為講這話的場麵與十年前太過相似,所以不曾見諸史籍。

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趙匡胤以李煜“倔強不朝”為罪名,令曹彬、潘美率軍10萬,兵分四路,水陸並進,攻打南唐。

這次自信的趙匡胤並沒有再問曹彬“這次給你們的隻有六萬人,南唐有把握拿下來嗎”,而是麵示曹彬:“南方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不須急擊也。”

講完這句後,趙匡胤拿出一把寶劍:副將而下,不用命者斬之。

史載“潘美等皆失色”。

千裏之外的李煜並沒有馬上得知宋軍已經出兵的消息,甚至當一個月後宋軍的戰船出現在金陵城外的長江上時,南唐軍仍然以為他們是例行巡邏,為了討好一下還準備了一些酒菜上來。

但很快李煜就知道趙匡胤已經兵臨城下的消息,這位昔日趙匡胤一聲怒喝都要讓他驚魂不定的書生,在三次拒絕了趙匡胤讓其進京的命令之後,終於挺直了脊梁表現出了男子漢的氣概,宣布金陵戒嚴,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廢除一直采用的宋朝年號,改以幹支紀年,974年遂稱甲戌年。同時召集南唐將士,組織了一次規模盛大的戰前動員大會。

在宋人龍袞所著的《江南野史》中,李煜對將士們的發言是這樣的:“今日王師見討,孤當躬擐戎服,親督士卒,背城一戰,以存社稷;如其不獲,乃聚室自焚,終不做他國之鬼!”

不過在徒步看來,這段鏗鏘有力的誓言並不符合李煜一貫的作風,讓篤信佛教已經多年的李煜說出聚室自焚的話也有相當的難度;所以在《江南野史》中,當趙匡胤聽到這句豪言壯語的時候甚是不以為然,評價說:“此措大兒語耳,徒有其口,必無其誌,渠能如是,孫皓、(陳)叔寶不為降虜矣。”而“措大”,則是對貧窮落魄的讀書人的稱呼。

據我考證,戰前動員會的李煜麵對將士們隻做了如下的陳詞,史稱《假使我們不去打仗》,他說: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這是奴隸!”

於是眾人堅守的信心倍增。

其實這並不是一場很有懸念的戰爭。

雖然從軍隊的數量上來看,十萬宋軍的兵力相對南唐20-30萬的守軍處於劣勢,但不妨做如下對比:

交戰雙方的最高領導人:一邊是征戰多年、運籌帷幄的趙匡胤,一邊是念佛多年、不出深宮的李煜;

兩支即將正麵相遇的軍隊:北宋禁軍十年間南征北戰,平定四國之地;南唐軍久疏戰陣,距離最近一次打勝仗已有23年之久(951年攻打馬楚);

軍隊統帥:北宋方麵,是昔日率軍從水路殺入後蜀,秋毫不犯的曹彬,還有麵對劉鋹的大象軍都麵不改色的都監潘美;而南唐,則在兩年前被李煜斬殺了大將林仁肇,剩下的最高統帥是皇甫繼勳和朱令贇,他們很快就會在舞台上登場,也很快會在舞台上落幕。

當曹彬迎著朝陽從汴京率軍出發的時候,接下來即將上演的大戲其實已經有了完整的結局,隻是遙遠的李煜,並不知道自己所即將麵對的圖景。

多年以後,席慕容在《青春》裏寫下過這樣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