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煜並沒有收到這些消息。
因為摧毀浮橋的行動失敗之後李煜就心灰意冷,以時任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的皇甫繼勳為抗宋總司令,任命大臣陳喬和張洎為軍師,將大軍的指揮權完全交給他們。這個燙手山芋送出之後,李煜心情大好,一頭紮進後花園裏,繼續投身到自己喜愛的文藝工作中去,每天跟和尚道士談談佛理、講講《易經》,在因果報應、否極泰來這些道理中尋求安慰,而對戰場情況的了解,則通過幾個傳話的親信從皇甫繼勳那裏得知。
李煜之所以選擇皇甫繼勳,是因為他有一個好爸爸。
他爸就是當年南唐著名戰將、駐紮清流關被趙匡胤抄小路殺入而擊敗的皇甫暉。當然李煜並沒有學過遺傳學,也沒聽說過千餘年後著名的“老子英雄兒好漢”的名言,但他以為,大人物生的兒子,終歸是與眾不同的。
可惜基因突變也是時常會發生的,否則寫出“九州生氣恃風雷”那樣愛國詩篇的龔自珍,他的孫子也就不會帶著八國聯軍放火燒掉圓明園了。
早在滁州大戰時,皇甫暉就帶著培養兒子作戰經驗的想法讓他跟著自己,可皇甫繼勳不但膽小懦弱怯於廝殺,而且公然不遵守戰場紀律,在趙匡胤率大軍殺來之前還專心致誌地在營帳內燒蛋炒飯,差點被遠方轟過來的炮彈炸死。皇甫暉大怒,拿出木棒回身就要打這個不肖兒子,幸虧皇甫繼勳躲閃靈活,才沒被擊中。當然後來朝鮮戰場上又有人以皇甫繼勳為榜樣,大白天研製蛋炒飯,但美軍戰機的準星顯然好過皇甫暉的棒子,隻用了一下就連人帶飯一起解決了。
而從隨後皇甫繼勳的表現來看,這二十多年他實在是進步不大。
領命之後的皇甫繼勳很快開始征募新兵,並組建了幾支光聽名號就能嚇人一跳的護國軍,且名稱竟有十三種之多。
皇甫繼勳的護國軍構成是這樣的。
他征召端午節在村社的龍舟競渡中優勝者入伍,編成水師,謂之“淩波軍”;改編豪強大族以私財招募的市井亡命之徒,護家守院者,謂之“自在軍”;召集種田的農戶,穿著白紙做成的戰甲,以鋤頭鐮刀為兵器,號稱“白甲軍”;此外,還將金陵城內老弱病殘者全部征為兵丁,謂之“排門軍”。
這樣帶出去到街上抓不法商販都可能被打得稀巴爛的一支軍隊,如今要麵對的可是身經百戰的北宋禁軍。
皇甫繼勳其實也沒打算好好打這場仗,他心裏惦記的是李煜快點投降,可是又不敢明說。於是接下來這位抗宋總司令跟部下談話的時候,講得最多的不是咱們應該在某地打他一個伏擊,也不是咱們何時組織一個突圍,而是告訴他們:咱們接下來的方針,是“一分抗宋,二分應付,七分混日子”,宋軍太厲害,咱們肯定是打不過的。而一旦有南唐打敗仗的消息傳來,他就眉飛色舞地說,瞧,我是有先見之明的,早說了是打不贏吧?
當然南唐軍中也少不了血性之士,所以有看不慣皇甫繼勳做法的將領就召集組織了一百餘人的兵團組成敢死隊,夜半出擊,史稱“百人兵團大戰”,又稱“百團大戰”,可惜皇甫繼勳很快得知了消息,將此將領召至帳下,狠狠地用皮鞭教訓了一頓,然後關押起來。可惜的是徒步從史料中沒能找到這位將領的姓名,不過根據現有的材料多方推斷,此人應該姓彭。
除此之外,為了不打擾在皇宮中鑽研佛學的李煜,皇甫繼勳以自己軍務繁忙為名,平時盡量避免和他見麵;同時將前線傳來的戰報加以過濾,打了敗仗的信息自然全都屏蔽,而一旦有了細微的勝利,則要將戰果放大幾十倍再令人傳入皇宮,對外則宣稱這是為了“屏蔽不良信息”,以免皇帝了解了不恰當的資訊,影響念佛的心情。
就像為自己招來的烏合之眾取名淩波軍、自在軍一樣,皇甫繼勳也為自己正在采取的做法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偉大的防火牆”,又稱Great Fire Wall.當多年以後方濱興因為同樣的名號而聞名網絡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知道,皇甫繼勳在宋軍大兵壓境時就為他做出了光輝的榜樣。
而南唐版的GFW之所以不為世人所知,因為它僅僅存活了半年。
時間很快到了975年五月,這一天,在深宮裏呆膩了的李煜忽然來了興致,想到城樓上去巡視一番,這個行為用今天大家很熟悉的話來說,就叫做“翻牆”。就像徒步經常在翻牆之後看到與國內的局域網報道迥異的信息一樣,翻牆之後的李煜也看到了跟被皇甫繼勳營造的GFW過濾之後的信息迥異。他原以為攻城數月未果的宋軍馬上就要扛不住而退兵了,卻沒想到看到的情景令自己大驚失色。
他看到遠處江岸邊帆檣林立,戰艦如雲;近處步卒營帳棋布,旌旗蔽野;中軍帳前旗杆上高懸的大旗更為顯眼,而且全是宋軍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