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南京!南京!(2)(1 / 2)

在李煜誅殺林仁肇事件中出力甚多、並最終取代了林仁肇的職位的朱令贇卻是個優柔寡斷之人,手下早就勸他趁著長江夏季漲水的機會,趕快組織船隊乘風而下,可惜朱令贇卻擔心萬一不成功,被敵人一斷後,就會全軍覆沒。所以,當李煜在南京城裏望眼欲穿的時候,朱令贇在江西等了五個月。

五個月中發生了很多事情,一是圍城宋軍的攻勢越來越猛,同時還有一個噩耗傳來,南唐的大後方陣地潤州(今江蘇鎮江)也失守了。潤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如果說采石磯是金陵的西大門的話,那麼潤州就是東大門,金陵城裏的後勤補給主要就是通過它來完成的。為了增強潤州防禦,李煜派跟隨了它多年的侍衛長劉澄去當潤州的節度使兼留後,可惜劉澄是一個比皇甫繼勳更徹底的投降派,到任不久就叛變投敵,投降了攻城的吳越軍。

轉眼到了十月。東西門戶全部失守的李煜再次遣使催促朱令贇發兵,而朱令贇自己也知道,若是再拖幾個月才去支援金陵,隻怕到時隻能看到死的李煜了。於是下定決心發兵東下,組織南唐水軍十餘萬,號十五萬,大的戰艦有十餘層樓高,能容納千人,然後順江而下,直撲金陵采石磯。

可惜十月的長江正值枯水期,大船難行。

率大軍到達皖口(今安徽安慶市西南)的朱令贇很快遭到了宋軍的猛烈襲擊,危急時刻朱令贇決定學習三國之時的孫劉聯軍,省掉周瑜打黃蓋的一係列計策之後,點燃滿載油脂和柴草的船朝下風位的宋軍猛衝過去。

眼看宋軍就要像曹操的水軍在赤壁之戰中一樣葬身火海。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令朱令贇突然暈了過去。

因為江麵上忽然刮起了北風,火船倒退回來,點燃了他自己的高大戰船。

十五萬南唐水軍全軍覆沒,朱令贇以身殉國。

欲哭無淚的李煜懷著最後一線希望,再次派徐鉉北上求情,得到的答複是趙匡胤按劍而起: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史載徐鉉“惶恐而退”。

當徒步行文至此,再回頭清點文字的時候,發現南唐部分已經占去超過全書五分之一的篇幅,於是想起1993年6月23日劍橋大學的牛頓研究所。台上的懷爾斯宣讀著證明,會場上保持著特別莊重的寂靜,當他寫完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時,他說:“我想我就在這裏結束”,然後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持久的掌聲。

我想我也應該在這裏結束了。

樊若水,李煜,皇甫繼勳,當這三個人在戰爭中的演出結束時,這場戰爭其實就已經落幕。盡管前文數千字的簡短描寫無法刻畫出他們真正的表現,但就算另一方的指揮者不是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不是以仁厚聞名的曹彬,而換上另一個蹩腳的指揮者,隻要他不是徒步,就大致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三人的結局並不一樣,皇甫繼勳在戰事尚未結束的時候就被切割而死,樊若水不久之後官拜江南轉運使,頗有作為,卻在十八年後被舉薦為四川轉運使,正巧趕上王小波起義,因害怕義軍攻進成都而逃往東川,最後驚懼而亡。而國主李煜,卻在兩年後自己的生日宴會上死在了趙光義的毒酒之下。

在講述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故事的報告文學《費馬大定理》中,作者西蒙·辛格以粒子物理學博士的身份,卻用足夠讓文學家都驚歎的精美的文筆寫成了這部傳世之作。全書的開始,作者援引了十九世紀英國數學家哈代的一段話:

“即使埃斯庫羅斯被人們遺忘了,阿基米德仍會被人們記住,因為語言文字會消亡而數學概念卻不會。‘不朽’可能是個缺乏理智的用詞,但是或許數學家最有機會享用它,無論它意味著什麼。”

而當我們如今在這裏對這段過往的曆史指指點點的時候,我很願意說,即使成吉思汗被人們遺忘了,李煜仍會被人們記住,因為征伐殺戮會消亡而美麗的文字卻不會。

十一月二十七日,李煜下令開城投降,南唐十九州,三軍,一百零八縣之地,六十五萬五千戶,約327萬人口納入宋朝版圖。

雖然在此之前李煜可能真的說出過“聚室自焚,不做他國之鬼”的狠話,但他不知道,自己其實是有著一道護身符的。早在曹彬率軍從汴京出發的時候,趙匡胤就曾告訴他:城破之日,慎勿殺戮。設若困鬥,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

而手持趙匡胤賜予的寶劍,有著“副將而下,不用命者斬之”如此大權的曹彬,在圍困金陵長達一年多而知道李煜即將守不住的時候,曹彬曾經數次致書李煜讓其投降,猶豫不決而且心有不甘的李煜在經過數次拖延之後,曹彬發出了最後通牒:此月二十七日,城必破矣,宜早為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