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地感覺到了寫作帶來的神奇而巨大的力量,我可以把我腦海裏構築的世界傳達給別人,可以讓我的故事在成百上千的人心裏一次次上演,回顧,被記住,或者被遺忘,被感動。
最重要的是,《一九四三》的寫作過程讓我覺得,恩,也許以後我也會一直這樣寫下去。寫作真的是一件需要投入感情和生命的事。
【挽秋】表麵看是最平靜的一部分,其實是最為暗潮洶湧。短短的結局,我寫了最久,修改了最久,因為全文所有醞釀的感情和發展的伏筆都在這一部分爆發。我覺得自己有點兒overwhelming,每寫一章,似乎都需要一杯濃濃的espresso來平靜我的心緒。最後的幾章,每一章的碼字時間幾乎都夠我寫前麵的五六章了。寫到車禍那一章的時候,我真的渾身都在發抖。寫到Ella Gardner的後記時,我把自己活生生地虐殘了,有生以來頭一回對著自己寫的文字流下眼淚來。
如果非要給全文定一個主旨的話,那就是一個最簡單,最單純的字——愛。
如果要說得再通俗詳盡一點,那就我們每個人都要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中,做一個敢於追求和守護愛的偉大的小人物。
以此作為主題,我想向偉大的J.K. Rowling表達我內心最為深刻的敬意。Ms. Rowling的筆觸讓我在文學中深深體會到了生命和人性的偉大。這是一種超越死亡,超越時代的力量,在我童年時期就深深根植在了我的生命中。
有生命,就有愛。這種簡單而純淨的感情,將使生命得以永生。就好像伊麗莎白的墓誌銘上所寫:
黑暗的彼岸是愛的光明
故事講完了,但是故事永遠不會停止。那些愛與美好永遠活在你我心中。
最後還要囉嗦一句,Ella在艾達身上看到了她自己,我在Ella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我們都是不善言辭的路人女孩,卻在平凡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堅若磐石的心。
最後,用譚嗣同夫人李閏悼亡夫詞完結全文:
前塵往事不可追,一層相思一層灰。
來世化作采蓮人,與君相逢橫塘水。
最後的最後,以徐誌摩一言贈與大家: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唯一靈魂之伴侶,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附錄
附錄一-《一九四三》:也許你不懂
————————————————————————————————————
1.伊麗莎白的出生年月日(1926.4.21)與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樣。
2.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妹妹名叫瑪格麗特,這是姐妹兩名字的來源。
3.伊麗莎白的死亡時間(8月31日淩晨12點零5分)以及死亡方式與英國前威爾士王妃戴安娜一樣。
4.在我的幻想世界裏,伊麗莎白就像巫師界的戴安娜王妃。當然,她們兩人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弗朗西斯·斯圖亞特也不是查爾斯王子那樣的王八蛋,但是她們都是率真、自由、渴望真愛的女子。她的一生是一個絕美的傳奇。
5.我塑造了為了唯一愛而終身不婚的作者Ella Gardner,謹以紀念終身未婚的偉大作家Jane Austen與Tom Lefroy的無疾而終的愛情. Jane的姐姐也叫卡桑德拉。
6.《一九四三》在“百度貼吧”首發時間為2014年8月24日,即文中Ella Gardner的《一九四三》再版的時間,也是“八月圍城”(1955.8.24)的紀念日。
7.最後一點……伊麗莎白的兒子查爾斯的生日為2.22.因為他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