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茅山堂(1 / 2)

茅山鎮上的文教委員老丁下晝時分到茅山堂去,他看見茅山堂的香火根生師傅正在吃夜粥。

老丁說:“根生師傅,吃粥啊。”

根生說:“吃粥。”

老丁說:“根生師傅,有樁事情要跟你商量。”

根生就看著老丁,等老丁說。

老丁說:“茅山堂後麵的兩間屋,西邊那一間空的,安個人進來和你做淘伴。”

根生仍舊看著老丁。

老丁說:“是小學堂裏的吳老師,年紀到把了,退休了,學堂裏的房間,新來的老師要住,吳老師無去處。”

根生說:“好的。”他又去盛了一碗粥。

老丁說:“根生師傅,買點肉吃呢。”

根生笑笑,根生師傅不是和尚,不戒葷腥的,不過他生來不大吃葷腥。

老丁說:“你沒有意見,我去跟吳老師說說。”

根生說:“我沒有鋪蓋家什。”

老丁說:“鋪蓋家什那邊帶過來。”

老丁走了以後,根生去把後麵西邊那一間的門開了,掃了地,抹了灰,把幾張破凳子移到屋前天井裏。

剛剛收拾停當,老丁就領著吳老師來了。

老丁相幫推了一輛黃魚車,載了吳老師的行李和一些其他物件。

老丁介紹根生和吳老師。

吳老師說:“根生師傅,我曉得的。”

根生笑笑。

吳老師說:“我叫吳同。”

根生說:“哦,吳先生。”

根生引了吳老師到後麵,吳老師看看房間,說:“陰山背後。”

老丁看看方位,說:“這一間朝西。”

根生說:“我住的那間朝東,我同你換。”

吳老師說:“燒香趕出和尚,這種事情我不會做的。”

老丁說:“吳老師委屈一下,我那邊著力幫你想辦法。”

後來吳老師送了老丁,回進來說:“老丁是好人。”

根生點點頭,他相幫吳老師整理東西,看吳老師打開一隻柳條箱,根生說:“全是書。”

吳老師說:“你要看,自己拿。”

根生說:“我不識字的。”

吳老師朝他看看,問:“一字不識?”

根生說:“一字不識。”

吳老師歎了口氣,又朝根生看看,說:“你今年毛七十了吧。”

根生說:“還不到呢,我娘講我是庚午年的,好像是六十一,還是六十二,大約摸吧。”

吳老師問:“屬什麼的?”

根生說:“屬馬的。”

吳老師“呀”了一聲,說:“巧了,我們兩個同年的,不過,你看老的,你辛苦。”

根生說:“我不辛苦,你們做先生的辛苦。”

吳老師整理出幾張畫,拿起來橫看豎看,對根生說:“你看,這幾幅畫怎麼樣?”

根生說:“蠻像的。”

吳老師又“呀”了一聲,說:“剛剛說好了要送一幅給老丁的,又忘記了,年紀到把了,忘性大了,幾時給他送過去,老丁是熱心腸的人。”

根生說:“老丁往這邊茅山堂也常常要來望望的。”

老丁是茅山鎮的文教委員,鎮上文化教育這一頭的事情,都要他管的,小學堂他常常要去,茅山堂也是常常要來的。

茅山堂是茅山腳下的一座廟,根生師傅就在茅山廟裏做香火,老百姓叫俗和尚。

根生原本不是茅山這地方的人,是安徽那邊鄉下的。有幾年那邊發大水,根生跟著家人逃難過來,在半路上他和爹娘失散了,少年根生一個人走啊走啊,在天黑的時候,他走進了茅山堂。根生走進去,茅山堂裏沒有人,也沒有蠟燭和香火,根生依稀看出有一尊泥塑的菩薩,像前泥地上有兩隻土蒲團,根生很困了,他把兩隻蒲團並並攏,蜷縮在蒲團上睡了。

第二天天亮根生醒來,他發現自己不是睡在廟裏的蒲團上,而是睡在廟前的河邊上。根生想了半天,他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以後根生從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活到了六十多歲,他仍然沒有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茅山其實是一座很平常的山,茅山沒有高山峻嶺的巍峨之壯和清秀之美,在這一帶像茅山這樣的小山很多,所以茅山本來隻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座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