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茅山有個茅山堂,茅山堂裏有個茅山老爺,這一帶的老百姓都相信茅山老爺,他們一致認為茅山老爺驅邪是很靈的。老爺,是這一帶的人對菩薩的尊稱,關於老爺,這一帶的人人人都能說出一些生動活潑的事跡來。說茅山老爺因為十分靈驗,曾經被洋人請了去,但是老爺到了洋廟裏,它不顯靈,卻在那邊作骨頭,鬧得那邊很不太平,後來隻好又送回來,這邊的茅山堂,因為久等不見老爺回來,隻道是洋人耍賴,不再歸還,便又塑了一個老爺,後來洋人把原來的老爺送回來,茅山堂就有了兩個老爺,原先的老爺稱之為大老爺,後來塑的稱之為二老爺。不料大老爺和二老爺相處不好,不能相安共事,鬧不太平,後來隻好又把二老爺送到別的地方去,茅山老爺這才安定下來。
這些故事少年根生當時是不知道的,當時根生在河邊醒來,隻是覺得很奇怪,他走到茅山堂,看見一個老和尚正在撣塵,根生肚子很餓,他向老和尚討吃,老和尚看看他,說:“阿彌陀佛。”他盛了一碗粥給根生吃。
根生說:“這裏有粥吃,我不走了。”
老和尚再看看根生,說:“阿彌陀佛,你留下吧。”
根生就留了下來。
根生相幫吳老師弄好了房間,根生說:“吳先生你歇吧,我過去了。”
吳老師說:“沒有事,你坐坐。”
根生就坐下來。
吳老師同根生說話,他問根生:“聽人家說,你在茅山堂有幾十年了?”
根生說:“當中有幾年不在的。”
吳老師說:“到哪裏去了。”
根生說:“去做做別樣事情。”
吳老師“唔”了一聲,談話停下來,然後根生問吳老師:“吳先生,你也是獨個頭人啊。”
吳老師說:“我不是獨個頭人,我是有家小的,兒子女兒都在城裏,他們叫我到城裏去住,我不高興,在茅山住慣了,到城裏住,要水土不服的。”
根生說:“是的。”
他們隨便地說了一會,後來根生就要回自己屋裏睡覺,吳老師告訴根生,他還要作一幅畫,作完這幅畫他才睡,吳老師說這是他好多年的習慣了,根生說:“吳先生你是有水平的。”
吳老師笑了笑,他看看那盞燈,燈光太暗,他拿出一個一百支光的燈泡,可是線頭吊得很高,吳老師爬不上去。根生說:“我幫你。”
吳老師說:“你會不會?當心觸電,這燈泡下邊金屬包的地方,不能碰的。”
根生說:“噢。”根生搭個凳子爬上去,換了燈泡,又下來了。
吳老師說:“嘿嘿,看不出你手腳還蠻利索的。”
根生笑笑就告辭了。
隔了兩日,老丁到茅山堂來,他先到吳老師的門口看了一下,吳老師看見老丁很高興,連忙拿出一幅畫來,說:“哎,老丁,上次要送給你的,忘記了,你拿著吧。”
老丁接了展開來看,是一幅很奇怪的畫,上麵畫滿了許許多多各形各態的蟲子,老丁說:“真多呀。”
吳老師說:“這是百蟲圖,每個蟲又是一個古字,你看這個,這個,還有這個。”
老丁說:“真功夫啊。”卷了畫,又說:“謝謝了,先放在你這裏,我找根生師傅安排點事情,回頭來拿。”
老丁到前堂找了根生師傅,跟他商議下一段的事情。下一段就到了清明時節,在茅山和茅山周圍的一些小山上,現在開辟了許多公墓區,清明時候,掃墓的人很多。茅山的墓區就在茅山堂背後的山坡上,上下墓區都要經過茅山堂的,所以許多人都要順帶進茅山堂燒一炷香,拜一拜老爺,也有的即使不燒香拜佛,也要進來看一看。所以每年這一段,茅山堂門前是很熱鬧的,鎮上事先都要準備起來,比如做好防火準備,比如多進一些香燭,這時節根生師傅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老丁就從鎮上抽一個人過來幫忙。今年抽的這個人,叫小羅,正在相幫鎮上籌辦文化中心,臨時抽到茅山堂來幫幫忙,他自己心裏不願意,因為一個年紀輕的人到茅山堂做事,以後說不定會被人叫做小和尚,不過小羅這個人脾氣不強,雖然心裏有點想法,但是既然領導叫了,他也就應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