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肆虐自然:地球發怒為哪般(1 / 3)

(1)維蘇威火山爆發:世界上最著名的災難之一

維蘇威火山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它位於意大利亞平寧半島西南角的坎佩尼亞地區。要是從那不勒斯港灣望過去,美麗的地中海與雄壯的維蘇威火山交相輝映,形成了絕佳的美景。

自古以來,人們都爭相去那個地方居住,更把城市建在最靠近火山的地方,因為那裏從來都不會缺少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它也是毀滅和死亡的伴侶。從羅馬時期以來,維蘇威火山已經噴發過很多次了。特別是公元79年的那次大爆發,更是把當時坐落在它身側的繁華之都——龐貝從地球上塗抹掉了。當千百年之後,龐貝古城再次被人們發現,它的盛名橫掃了整個世界,因為它是這個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遺址。

維蘇威,這座從未被馴服過的火山,到底具有怎樣的神奇威力,讓上天都無法約束它?就讓我們帶著迷戀和敬畏,一起踏上前往維蘇威的路程吧……

即將來臨的不幸。

古老的維蘇威火山是一座截頂的錐狀火山。千萬年來,它不斷地噴發。人們從海灣望去,總能看見輕薄的雲煙縈繞在山間,漂浮在藍天中。不過,維蘇威火山每次噴發的時間都較短,也不劇烈,對周圍的人們也沒有產生什麼危害性。長年累積的火山灰,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對於人們的耕作、施肥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維蘇威火山的周圍都變成了森林茂密的富庶之地,而火山山腳下的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兩座城市也變得越來越繁榮。

雖然自1994年以來,維蘇威火山並沒有噴發過,但平時維蘇威的岩壁石縫中,時不時冒出許多青煙。據科學家介紹,這種青煙中有一種類似硫磺的味道,如果這種味道不斷地加重,那麼維蘇威火山可能就會再次爆發。假如,維蘇威火山再爆發一次,那麼現在的那不勒斯海港是不是就會像當年的龐貝城一樣,被濃烈的岩漿所吞噬?就讓我們一起回到公元79年,去看看當時龐貝城究竟是怎樣覆滅的!

繁華的龐貝城坐落於維蘇威火山的西南方,這是古羅馬帝國與世界各地貿易往來的重要城鎮之一。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天都會充滿商賈的身影和交易的聲音。而且,天氣晴朗的氣候,肥沃營養的泥土,可以讓人們在這裏種上成排的葡萄和油橄欖,還有大量的穀物、蔬菜、無花果和迷迭香。

公元79年8月24日,日子就像往常一樣,商人們做著生意,在城中與人到處交易;格鬥士們昂首闊步地走向格鬥場,引起了群眾們的歡呼。這時,龐貝城發生了輕微的震動,但沒過一會兒就停了。生活在龐貝城裏的人們不會在意這點小動靜,因為久居於此的他們,早已習慣了這種震動。可是,那天過後,他們永遠都不會再有機會享受這麼愜意的生活了。

維蘇威火山是生命的活源,但它也能帶來死亡和毀滅。當時維蘇威火山地底深處的岩漿正在逐漸從地殼中溢出來,被厚厚的岩石堵在了火山口。就這樣,岩漿不斷地增加,火山的爆發力也越來越強。龐貝城中的地表不斷地隆起,地震也開始頻頻出現,危機正在蓄勢待發。

過了幾個小時後,維蘇威火山的一聲“怒吼”終於爆發,大量的岩漿向山下的龐貝城湧去;而從山口噴出的火紅色的礫石被衝上了7000米的高空,到處飛濺;然後灼熱的火山碎屑像暴雨一般,從天而降,向著龐貝城傾泄而來。那一刻,龐貝城裏的人都被嚇壞了,他們從未見過朝夕相伴的維蘇威火山會變得這樣恐怖。他們發出恐怖的叫聲,一個個往城外逃去。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由於維蘇威火山“醞釀”了很久,所以在爆發的時候,滾燙的岩漿流動得很快,瞬息之間就將龐貝城緊緊地圍住,然後長驅直入湧進城中的每一個角落。有的人繼續逃命,有的人躲在角落裏祈求上天保佑,可這都是於事無補的,大自然的破壞力誰也抵抗不了。

就這樣,曾經極度繁華的龐貝城,在火山爆發的十八個小時後,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

小普林尼的記載。

公元79年8月24日,龐貝城正遭受著地域岩漿的煎熬,而遠處海邊上的一個人,將整座城市毀滅看在了眼裏,並隨後記錄了下來。他就是小普林尼,羅馬長老院的長老之一,也是一位作家。在他給塔西佗的信中,詳細地描述了他的叔叔和導師是怎樣在維蘇威火山爆發時喪生的。

小普林尼在信中這樣寫道:

“8月24號那天,我們都在麥西儂,我叔叔艦隊駐紮的地方。大概在下午2點或是3點的時候,我媽媽忽然看到一股不尋常的雲,她叫我叔叔一起來看……這雲是從一座不知名的山上升起的,現在我才知道它叫維蘇威。我現在也不好描述那朵雲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是一棵石鬆。這朵雲直衝天際,然後又分出許多枝杈來。我覺得那朵雲彩是忽然爆炸產生的,在上升的時候因為沒有衝力了,就四散開來。這些雲柱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黑色的,中間夾雜著一些灰和石塊。這朵雲彩讓身為科學家的叔叔想要就近觀察……他一直朝著那朵可怕的黑雲駛去。”

“大片大片的灰開始落在船上,而且越接近雲就越黑。裏麵夾雜著浮灰和著火的石塊。這時大海開始退潮。而且不斷有石塊從天而降……維蘇威山一直在噴火,這些火焰是如此光亮,在黑暗中顯得異常紮眼……整座山都在劇烈地顫抖,一些地方開始坍塌。此時,外麵不斷有石塊和灰降下,有些甚至還冒著火星……這時,忽然一股刺鼻的硫磺味飄了過來,這股硫磺氣體看上去就像火焰一樣。在兩名奴隸的攙扶下,叔叔站了起來,但又倒下了。我現在才明白,可能是他吸入了過量的灰塵,因為他畢竟老了。2天後,太陽出來了,人們找到了叔叔的屍體,屍體完好無損,看上去就像是在睡覺。同時,我和母親在麥西儂也是無能為力。你一直在問我有關我叔叔死亡的事情,我敢保證,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是清清楚楚印在我的腦海裏……”

通過小普林尼的信件,我們能很清楚地知道,維蘇威火山在爆發的時候,所產生的破壞力是無人能敵的。正是因為有這些信件,讓後來的學者們知道,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地區曾經有一座繁華的龐貝城,隻是具體遺址在哪裏,卻始終是個謎。

龐貝城重現世間。

一千多年過去了,龐貝古城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可始終有人在繼續尋找著龐貝。可是,僅僅是史書和傳說中才有的龐貝城,那一年真的是因維蘇威火山的爆發而毀滅的嗎?還是龐貝城本就隻是一個傳說?終於,在18世紀的某一天,世人得到了答案。

公元1748年的春天,一個農民在挖地的時候,鋤頭不小心陷入了泥裏,拔不出來。於是,他找來幫手,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將所有的泥土和石塊扒開。隻見鋤頭陷在了一個金屬櫃子裏,當他們打開金屬櫃子的時候,發現裏麵全是一堆廢舊的金銀首飾和古錢幣。後來,消息傳開了,引來了許多考古學家。

可是,考古挖掘工作無故被擱淺了。直到1876年,許多專家向意大利政府提議組織考古隊伍進行大規模的挖掘。經過了好幾代人的挖掘,龐貝城終於重見天日。昔日的競技場、酒館、民居、街道、壁畫、神殿依舊保持得很完整;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形石像,他們可都是當年被岩漿燒死的活人,被科學家稱之為“人體遺像”。由於滾燙的岩漿冷卻後,會變成一種密封性很好的石岩,這種石岩將人的肉體緊緊地包裹著。雖然人的身體、內髒都在慢慢地腐爛,但是這種石岩還是完好地保存了人的形狀。

龐貝古城的磅礴氣勢讓人感到震撼。雖然還有一大部分沒有挖掘出來,但從已挖掘出的遺址可以看出龐貝城昔日的繁華和熱鬧。當年突發的滅頂之災,讓龐貝城的所有生命倏然終止,但它在被毀滅的那一刻,也同時被永遠地凝固了。它的完好無缺,真實地保留著災難來臨時龐貝人的生活狀態。

如果說沒有任何東西能永恒,那麼,龐貝城就是一個意外……

(2)喀拉喀托火山大爆發:“死火山”的複活

曆史上,有許許多多的火山爆發事件發生,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近代以來,全球已有十餘次破壞強、範圍廣、傷亡多的火山爆發事件發生,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位於印度尼西亞巽他海峽的喀拉喀托火山,從十六世紀開始,就安靜地沉睡著,從未有任何異樣。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人們都以為,喀拉喀托火山已經不會再爆發了。直到1883年的5月,喀拉喀托火山開始蘇醒。兩百多年的沉睡,讓它懷念世間的瘡痍,它想再次為這個世間帶來一種末日的美麗。於是,它開始蓄勢以待,慢慢將自己的力量彙聚在一起,隻需要一擊,就可以讓世界變得像地獄一般。

為什麼喀拉喀托火山在兩百年後會蘇醒?喀拉喀托火山的蘇醒,究竟會對東南亞或者全世界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行走世界,尋找那些災難背後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巽他海峽看看吧……

“死火山”的蘇醒。

1680年,喀拉喀托火山經曆了它的最後一次噴發,然後它就開始慢慢地睡去。當然,這僅僅是當地居民自以為是的想法而已。誰會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誰會知道喀拉喀托火山還會不會噴發?一切的答案,隻能用時間來證明。

不知不覺,就過了兩百餘年,十八世紀晚期的喀拉喀托火山依舊沉睡在巽他海峽之中。可是,安逸的生活,讓人們忘記了喀拉喀托的存在,它就像一個破敗不堪的舊船,被世人遺忘在大海的盡頭。於是,喀拉喀托火山不再沉默,它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不敢將它遺忘。

1883年5月20日,喀拉喀托火山在沉睡了203年後,早已熄滅的燃燒之火再現人間。那一天,喀拉喀托的火山錐蘇醒了,開始第一次咆哮,火山口冒出的火山灰雲在天際中散開,籠罩著整個巽他海峽。來往的船隻久經風雨,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他們對於這種景象,隻會不屑一顧。一次中等程度的噴發沒什麼好害怕的,再說巽他海峽上的群島也少有人住,即使火山爆發了,也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幾天之後,正如人們猜想的一樣,喀拉喀托火山沒有了任何動靜。這種兩百多年沒有噴發過的火山,看來也老了。可是,到了1833年的6月19日,喀拉喀托火山再度活躍了起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黑色的煙雲在巽他海峽上空彌漫了兩個月之久,太陽也隱沒在無邊的黑嵐之後,就像惡魔撒旦降臨人間的前兆,讓人感受恐懼。

到8月26日,喀拉喀托火山變成了陣發性噴發,它再也不能承載這股蓄勢已久的力量了。當天下午1點,喀拉喀托火山開始了一連串特別強烈的爆炸行動,火山灰的黑雲立即竄上空中,使得黑色的雲嵐慢慢擴大,而火紅色礫石也從火山口蹦出,向四周襲去。

經過一天的折騰,8月27日的上午10點,喀拉喀托火山的噴發達到了最劇烈的程度,巨大爆炸聲接二連三響徹東南亞的天空。巨大的聲響跨過了印度洋、飄過了太平洋,就連遠在非洲的毛裏求斯和3500千米以外的澳大利亞,也能感受到喀拉喀托火山的怒吼。而且,由於喀拉喀托火山爆炸的強度劇烈,導致喀拉喀托島的島基破裂,在海底形成了一條寬長的裂縫,大量的海水肆意地湧進裂縫,與熾熱的岩漿相遇,產生一陣陣的水蒸氣。當火山內部的水蒸氣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整座喀拉喀托火山就像一個在充氣的氣球,隻要不斷充氣,就會“嘭”的一聲,爆炸開來。不久之後,整座小島也無法抗拒巨大的壓力,終於產生了最大的一次爆炸,把喀拉喀托山的頂峰都給掀掉了。

大量的岩石碎塊衝向天際,在至高點停頓了1秒左右,便劃著完美的拋物線,向其他島嶼墜去。在喀拉喀托火山周圍80萬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布滿了碎石和火山灰,這讓過往的船隻難以前行。一艘艘貨船停泊在附近的小島,見證曾經的“死火山”再次爆發。

血紅色的太陽衝破黑雲,將周圍的雲彩染上令人興奮的紅。紅色與黑色相溶,就像還未開天辟地的混沌世界一般,充滿了死亡的氣息。

到了8月28日的早晨,喀拉喀托火山才漸漸地平息了怒吼。

惡魔“撒旦”降臨的九十九天。

從1883年的5月20日以來,99天的時間,整個東南亞,甚至整個世界都處在一個神經緊繃的階段。由於喀拉喀托火山處在印度-澳大利亞板塊與亞歐大陸板塊的交界點,所以大陸板塊的擠壓會引起地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喀拉喀托火山的強烈爆發,使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發生了劇烈的相互擠壓,最終導致了地震和海嘯的頻發。

在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期間,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所有的火山都被喀拉喀托的爆炸磁場影響,開始產生劇烈的活動。一百千米長的坎當斯火山山脈在東南亞的島嶼上,就像一長串炮竹,一發接一發地爆炸,然後迅速沉往大海。就當坎當斯火山山脈往海裏沉的時候,海水猛然長了起來,形成了巨大的海嘯,往有人居住的地方衝去。內各裏城是一座海邊小城,人們世代居住在那裏,以打漁為生。海嘯來的時候,城裏的人還沒有覺察到,隻感到大地在晃動。等震動稍微減輕的時候,幾十公尺高的海嘯已經到達了海岸,拍在陸地上,將整座內各裏城淹沒了,城中的15000多居民在巨浪中喪生。

洶湧的海嘯繼續著它的步伐,上萬條生命也填不飽它的肚子。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海嘯還襲擊了巽他海峽沿岸的所有島嶼,包括爪哇島、蘇門答臘島等廣大地區、米達島、斯居爾島、卡爾麥爾島、維爾拉頓島、梅拉克島以及西印度群島上的三百多個小城鎮。頃刻之間,無情的海水將36000多人的生命吞噬,顛覆了東南亞的大片地區,給生活在那裏的人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當然,海嘯的威力還不止如此,斯裏蘭卡的科倫坡、阿拉伯半島的亞丁、印度的孟買和英吉利海峽都能檢測到海浪的變化。

除此之外,一座座新的火山口從海底崛起,岩漿、碎石、煙塵繼續在東南亞的上空漂浮著。黑色的雲嵐,讓生活在周圍方圓400多平方千米的居民,伸手不見五指。無論在任何時候,太陽看起來都像是要隱沒的夕陽,讓人昏昏沉沉。更可怕的是,火山爆發的大部分煙塵在空中徘徊了將近三年的時間,隨著風的方向,飄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使得世界很多地區的天氣都出現了異乎尋常的現象。

這次喀拉喀托火山的爆發,共造成了50000多人喪生;火山灰環繞地球整整三年之久,嚴重地危害了人們的生活和許多生態係統的穩定性。

喀拉喀托火山的難題以及對未來的後果。

1883年5月20日至8月28日,喀拉喀托火山的爆發,摧毀了周圍的表層土壤和植被,再加上熔岩和火山屑的大麵積覆蓋,巽他海峽的大部分島嶼都已經滅菌了,或者說沒有一種生命能夠存活下來了。

直到1884年5月,才有科研人員進入巽他海峽的島嶼上進行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全海峽幾十個島嶼中,唯一生存下來的生命是一種蜘蛛。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裏,這種蜘蛛在島上重新繁殖了。五個月後,研究員維爾貝克在訪問期間,終於在某座島上發現了新生長的草芽,而島的東部也開始生長出樹和灌木叢。

據相關人員表示,這些植物的種子可能是跟著海潮的衝刷來到了巽他海峽,或者是被海鳥給帶來的。這些種子能在各個島上生長,對周圍生態係統也有較大的好處。但是,巽他海峽的所有島嶼,它們的土層已經被喀拉喀托火山給徹底摧毀了,植被生長的環境變得非常脆弱。如何使這些植物迅速在巽他海峽繁衍生息,已經成為了喀拉喀托的最大難題。

除了這道難題之外,巽他海峽還麵臨著新的危機。喀拉喀托火山維持多年的平靜後,在1927年12月又開始發生頻繁的活動了,至今已經達到了40多次。經研究表明,從1928年開始,巽他海峽出現一座新的火山錐,人們叫他阿納喀拉喀托。這座火山錐每年都在升高,直至21世紀初,阿納喀拉喀托已經升到了400米的高度。

這座新的活火山會不會爆發?什麼時候爆發?會帶來怎麼的結果?我們都不得而知,隻能希望在麵對大自然的攻擊,脆弱的人們能及時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3)馬提尼克島培雷火山爆發:死亡人數最多的火山爆發災難

十四世紀末至十五世紀初,當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的時候,他的目光被一座盛開著鮮花的島國所吸引。那裏風光旖旎,惠風和煦,林間還有自然的精靈在玩耍。哥倫布不吝讚美之詞,將它稱之為是“世界上最美的國家”。

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國家”叫馬提尼克島,位於安地列斯群島的向風群島最北部。當年法國殖民者初到島上的時候,也為這番美景所傾倒,他們決定將這裏建立成自己的殖民地,讓後人們能在馬提尼克島享受天堂的快樂。目前,馬提尼克島仍是法屬海外地區。島上的火山、沙灘、甘蔗、棕櫚樹、香蕉和菠蘿都是馬提尼克的財富,一直生活在島上的克裏奧爾人還保留著傳統的民俗習慣,催長身高的傳說更使得該島充滿了神秘色彩。

就是這樣的一座小島,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前往度假。可是,他們不知道,這座以火山聞名的島國,曾經也有過“不堪回首”的時光。就讓我們一起乘著黑珍珠號,前往加勒比海的馬提尼克島去看看吧。

火山爆發前的征兆。

馬提尼克島上有一座穹形活火山,名叫培雷火山。與眾不同的培雷火山,有“火焰發射器”之稱,因為它的噴火口向水平方向伸展,並不是向上或斜向上方。而且培雷火山的頂部是寸草不生的熔岩,火山的頸口通道呈水平狀態,其內部的熔岩黏稠度很大,就像個大瓶塞那樣緊緊塞住火山的頸道。它的與眾不同,也給那次災難帶來了異常嚴重的後果。

在此之前,我們還得先講講培雷火山的曆史。早在1753年,培雷火山就爆發過,隻是規模很小,並沒有給當地居民帶來什麼危害。當時馬提尼克島才剛開始發展,首府聖皮埃爾市也剛建立沒多久。而時斷時續噴出煙火的培雷火山,使周圍出現了許多充滿硫磺味的溫泉。市民和旅行者都被這獨特的風景所吸引,紛紛前來觀賞、野餐、泡溫泉。從此之後,馬提尼克島成了一座享樂的天堂,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都過著安逸悠閑的生活。隻是,他們並不知道,正是這種安逸悠閑把他們引向了死亡深淵。

1902年的2月,“頑皮”的培雷火山開始蠢蠢欲動,變得越發地活躍。這段期間,居民們家中的銀器不知道怎麼了,表層都鍍上了一層黝黑的東西,擦都擦不掉;而且,島上的動物也開始表現得煩躁不安;午夜的時候,人們可以聽見大多數牛在叫喚,草叢和樹林中還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響;大量的飛蟲走獸都開始離開,而留下的動物都在慢慢地死掉了。對於這種反自然的現象,人們並沒有在意,他們認為過一段時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從未懷疑過與他們長年相伴的培雷火山會“幹壞事”。

轉眼兩個月過去了,培雷火山好像要爆發了。1902年4月2日,培雷火山的火山口開始噴出大量的黃煙。據調查,這種黃色濃厚的煙霧是硫化氫氣體,一種有臭雞蛋氣味的劇毒物體。聖皮埃爾市的居民吸入這種氣體後,身體變得越來越差。

經過半個多月的噴發,到了4月23日,火山噴出的粉塵已經彌漫在整座馬提尼克島的上空了。就連正午的陽光,也變得渾渾噩噩,沒有一絲絲的活力。也就在那一天,培雷火山開始第一次爆發。在火山爆炸聲中,人們看見火山口冒出了黑色的煙柱,那些黑煙緩緩地散開,變成粉塵落在了聖皮埃爾市的每一個角落。當地的居民開始擔憂,於是他們都躲進了家裏。幾天過後,不知怎麼回事,培雷火山又恢複了平靜,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人們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活。隻是,培雷火山周遭的湖泊卻沸騰了起來,持續高溫,把一個生雞蛋放進去,沒幾個小時就煮熟了。當然,人們對這些也並不是那麼關注。

到了4月27日,培雷火山周圍的湖泊都達到了沸點,冒出了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中,還帶有一點點硫磺的味道。五天之後,培雷火山再次猛烈噴發,這次的噴發力度比上次增強了許多。大量的熔岩和碎石從火山口濺出,落入湖泊與河流之中,讓水位上升,四處亂流。當熔岩流進海裏的時候,大量的海水被蒸發,產生了水蒸氣。更可怕的是,海水的蒸發使淺海區域都見了底,最終導致巨浪的產生。停靠在岸邊的漁船和生活在海岸線上的人們,都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直到5月7日,培雷火山終於停止了連續十多天的劇烈活動,火山口冒出的黑煙被黃色的雲煙所代替,周圍湖泊的溫度也開始漸漸地下降。馬提尼克島上的居民經過十幾天的恐懼之後,慶幸噩夢終於結束,又可以開始無憂無慮的生活了。

真正的災難爆發。

馬提尼克島上的人們似乎不明白什麼叫“居安思危”。在經過了那麼多天的噩夢之後,政府一點都沒有產生警惕之心,沒有采取任何相關的措施,以防培雷火山會再度爆發。自從5月7日培雷火山的爆發停止以後,人們在那天晚上睡得很香,大多數人都還做著美夢。可是,幾個小時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經過了徹夜的寂靜之後,人們自5月8日的清晨被驚醒。8日的7點52分,培雷火山又開始劇烈地爆發了。這一次,它像是動了真格,沒有前兩次那麼“溫柔”了。隻聽見一聲巨響,培雷火山的山體瞬間被炸裂開來,大量的黑煙和岩漿從裂縫中湧出,也有一部分從火山口衝出來,在空中畫了一條充滿死亡氣息的弧線。

馬提尼克島上空數百米,布滿了有毒氣體和火山灰塵。1100平方千米內的每一個角落,隻要是有生命的地方,都成為了一片荒蕪。不一會兒,熾熱的岩漿和有毒氣體就襲擊了聖皮埃爾市,所到之處,房屋倒塌;逃難的居民紛紛倒地,被岩漿所吞噬。一瞬間,整整3萬多人的大城市,就已覆滅,最終隻有4人幸免於難。噩夢籠罩了整個馬提尼克島,森林在高溫下化為灰燼,海水與岩漿相融變得滾燙沸騰,一切都在頃刻之間毀滅。

馬提尼克島的經濟在培雷火山的噴發中,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駭人聽聞的傷亡人數,使得政府一度計劃讓所有島民撤離。聖皮埃爾在消失之後,馬提尼克島的首府遷移到了法蘭西堡。今天的馬提尼克島,經濟已經得到重建,大約有6萬多人口,是火山噴發前的2倍。人們為了紀念在培雷火山大爆發災難中遇難的同胞,在廢墟旁邊新建了一座同名城市,並在市中心建立起了一座地質實驗室和火山學博物館,讓人們謹記災難的教訓。

不知道是不是慣性的存在,曆史上所有的災難在發生之後都會有奇跡發生,無論大小。聖皮埃爾市的奇跡就是有兩個居民幸免於難,變成了災難發生後,第一批見證聖皮埃爾市慘狀的人。

利早·;康佩爾·;利安徒是一個28歲的黑人鞋匠,當岩漿和火山灰塵席卷聖皮埃爾市的時候,他被劇烈的響聲嚇著了,跌跌撞撞地躲到了門後,被落下的石塊給砸暈了。由於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他屏住了呼吸,肺裏麵沒有吸進有毒的氣體,再加上門牆的牢固,因此保全了性命。當他醒來的時候,隻見全城都在燃燒,於是隻能又躲回去了。

三天之後,全城的火滅了,利早·;康佩爾·;利安徒終於走了出來,毫無精神地徘徊到了聖皮埃爾市的監獄旁邊。就在這裏,他救出去一名叫奧古斯特·;西珀裏斯的黑人囚犯。由於聖皮埃爾市監獄處在地表之下,甚為堅固,而且隻有一個小孔流通空氣,所以西珀裏斯存活了下來。

沒過多久,兩個人終於發現,由於全城的居民都死在了培雷火山的爆發中,所以自己變成最幸運的人。這難道不是最富有戲劇性的曆史安排嗎?

當一切過後,聖皮埃爾城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隻有一些大教堂的鍾樓還保持著原貌。可鍾樓上的指針和時針,卻永遠定格在了7點52分,那是那場浩劫的開始時間。整場災難隻有短短三分鍾,但是卻造成了30000多人喪生。

(4)聖海倫火山爆發:四處蔓延的岩漿

提起富士山,人們總會想起那座終年白雪覆蓋的“日本冰淇淋”。而在大洋的彼岸,也有一座“富士山”,那就是位於美國太平洋西北區華盛頓州的聖海倫火山。對稱的山峰,山頂上厚厚的積雪,讓這座美國式的“富士山”,成為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拍攝聖地。

但是,這一切都隻是在1980年之前。那一年,聖海倫火山噴發了,毀滅了周圍的一切。這致使田園詩般的世界和美好都被掩埋,一種持久的悲痛縈繞在人們的心頭。為了忘卻這場災難,人們變得寬厚待物,但悲痛依舊會襲來,雖然沒有特殊的原因,但是在人們心中,聖海倫火山依舊是邪惡的。

聖海倫火山是怎樣從攝影聖地變成“邪惡”的代名詞?為什麼人們對它的悲痛是持久的?讓我們帶著這些疑惑,一起去看看現在的聖海倫火山吧。

火山爆發的巨大能量。

聖海倫火山是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山體呈圓錐形,是由火山灰、熔岩、輕石和沉積物交替層疊而成,因此,聖海倫火山與喀斯喀特山脈上的其他火山相似。這座太平洋西北地區最年輕、最活躍的火山,在過去的時間內,一幕接一幕地上演著毀滅與重生的戲,讓生活在周圍的居民一次又一次遭受災難的“洗禮”。最為嚴重的一次災難,還要回到1980年,之前聖海倫火山帶來的災難和那次相比,可謂是太“溫柔”了。那麼,聖海倫火山在1980年發生了什麼呢?

1980年,全球還處於冷戰時期。這段時間內,美國主要以防守為主,大力發展本土經濟。可是,美國太平洋西北區的聖海倫火山卻沒有進入“防守”階段。

那一年的3月,聖海倫火山的山頂開始大量地往外冒出蒸汽。在人們的眼中,那一縷縷隨意舞動的純白色煙霧,是那麼的撩人。雖然聖海倫火山偶爾會有些許的小震動,但人們都為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絲毫沒有想過聖海倫火山正在醞釀一場巨大的災難。到了5月18日,聖海倫火山終於按捺不住,開始大爆發了。

就在5月18日的當天,聖海倫火山發生了5。1級的地震。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場震級不是太高的地震,它可是有足夠的力量,導致了聖海倫火山大規模塌陷,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岩屑山崩。

由於山體產生了巨大的滑坡,迅速降低了火山內部克製岩漿的壓強,因此帶著大量揮發性物質的岩漿輕易從山體內噴了出來。而且火山口還噴出了大量的碎屑煙塵,弄得滿天都是。

巨大的火山爆發將周圍數千米內的森林全都毀滅了;就連整座聖海倫火山的高度,也在震動中降低了數百米。山體陷落的同時,也揚起了許多的塵土和小石子。在火山巨大噴發力的幫助下,這些塵土和小石子迅速地衝向高空,到達一個至高點後,便往下墜。而且小石子在下墜的時候,就像燃燒的石油一樣,在空中畫出了一條長長的尾巴。這些燃燒的高溫的小石子所到之處,一切事物都不能幸免。

這次聖海倫火山爆發的能量巨大,大約相當於3。5億噸TNT,或是2。7萬枚原子彈。整整9個小時的噴發,是世界曆史記載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火山爆發。據相關資料顯示,火山爆發共造成了57人死亡,7000頭大牲畜喪生,還有47座橋梁、24千米鐵路、250座住宅和300千米高速公路被摧毀。由於聖海倫火山爆發的時候是星期天,大多數的伐木工人都沒有在自己的崗位上,不然的話,後果真的不可估量。

第一個發現災難的人以及災難的間接危害。

在災難發生之前,聖海倫火山看上去是那麼的溫柔、恬靜。冰雪覆蓋的山坡,萬裏無雲的蒼穹,都讓人們聯想不到它內在的恐怖力量。災難所產生的集體記憶是彌足珍貴的,隻有記住災難才能把以後可能再次發生的災難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不過,這場毀滅性的大災難還讓兩個人成為了知名人物,名氣甚至比當時的好萊塢明星都大。第一個人可以被稱之為是“美國最牛的釘子戶”。這個人叫哈利·;杜魯門,在聖海倫火山下開旅館已經有整整五十多年了。在火山爆發之前,政府就多次勸他離開聖海倫火山附近,但是他都對政府的勸告置之不理,依然選擇留守自家的旅館。在他的見證下,聖海倫火山爆發吞噬了自己一輩子賴以生存的旅館和寶貴的生命。而第二個人是聖海倫火山附近觀測站的工作人員大衛·;約翰斯頓,就是他第一個發出了災難的信號。當監測站被火山岩漿和煙塵襲擊的時候,大衛·;約翰斯頓嘴裏大叫“溫哥華,溫哥華,災難爆發了”。說完這句話後,他就永久沉睡在了岩漿裏,他的話是聖海倫火山爆發的最早的報告。

當哈利·杜魯門和大衛·約翰斯頓被吞噬後,岩漿整整噴發了九個小時才停止。但是,結束又是另一個的開始,聖海倫火山大爆發帶來的影響頗為巨大。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刮起了西南風,大量的火山灰在風勢的助長下,向東部和北部飄了數百千米,造成數千平方千米烏雲遮天蔽日,數萬公頃良田中的農作物被落下的火山灰塵毀滅,對大多數農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除此之外,聖海倫火山的岩漿還順著山體塌陷的裂痕,流進了托特爾河裏。不一會兒,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就變得渾濁不堪。熾熱的岩漿與河水相溶,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致使托特爾河的水位上升,漫出了河道。滾燙的河水將許多公路、樹木、橋梁和房屋瞬間摧毀。倒塌的樹木跟著托特爾河的水流一直流向考利滋河和多倫比利亞河,在沿途形成了一段長達一英裏的木材梗塞。

這場極具危害性的災難,在誰也沒有預料的時候發生了。麵對這場災難,政府和人們究竟該怎樣去應對,才能有效降低損失呢?

科學家汲取教訓。

1980年後,聖海倫火山徹底變了樣,再也沒有了曾經那種白雪覆蓋的美了。2004年,沉寂了24年的聖海倫火山再次蘇醒,麵對這一次的爆發,即使人們對之前的爆發恍如隔世,但還是不禁戰栗。為了預防災難,幾十年來,政府究竟從上次聖海倫火山大爆發中汲取到了哪些教訓呢?

原來,1980年之後,政府大力恢複和發展聖海倫火山附近的生態和經濟。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聖海倫火山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火山旅遊地。政府希望開辟一條專門的通道,讓人們去見證那場災難帶來的地獄場景,教育民眾在火山爆發中該怎麼做。當美國地質調查局所管轄的火山觀測站對外開放後,大批的民眾前去遊覽。不管是否經曆過1980年聖海倫火山的大爆發,人們都希望去見識一下這座“邪惡”的火山。在被稱為火山觀測站“神經中樞”的火山地震監測室,科學家們向前去參觀的民眾詳細解說各種偵測儀器的功能。參觀隻是對之前災難的一次緬懷,令民眾最好奇、最擔心的是,聖海倫火山會不會再一次大爆發;即便會有再次大爆發,會在什麼時間?因為聖海倫火山是一座活火山,在過去的時光中,都有蠢蠢欲動的跡象,所以大家都很擔心它再次爆發。尤其是政府當局最為擔心,他們都知道火山爆發所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針對民眾的懷疑,美國地質調查所地震學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他們指出,聖海倫火山會再度爆發;喀斯喀特山脈上的其他火山也一樣,但是無法確知會在什麼時候再次爆發。

從上次聖海倫火山爆發之後,晃眼間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在這段時間裏,美國地質調查所的專家們得出了一種結論,就是在火山爆發中,會產生大量的火山灰煙塵。這些東西不僅含有劇毒,還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傷害。比如說,如果飛機在航行的過程中遇上這些火山灰煙塵,那麼通訊電磁波和飛機的運轉都會停止,最終造成空難。所以,為了防止火山爆發後,火山灰煙塵給人們帶來的不良影響,火山觀測站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前做好火山爆發的準備。除此之外,還要在日常的工作當中與相關的單位和機構保持密切的溝通。大家相互交換意見,一起麵對火山的再次爆發。隻有這樣,才能在最緊急的關頭,發布最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將災難帶來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控製到最低。

2011年,美國地質調查所將最新的火山偵測器放進了聖海倫火山的內部危險區域,以便偵測記錄地層變型、地震、氣壓波動等統計數據,保證災難爆發之前,提早讓政府和民眾做好防災減災的準備。

(5)關東大地震:日本前所未有的大災難

在我國,每年的9月1日都是新生開學的日子。學生們會在這一天背上書包,回到校園裏繼續學習。而在日本卻不一樣,每年的9月1日都是他們的“防災日”,“防災日”所在的一周為“防災周”。每年在“防災周”,日本都要在全國所有地區舉行大規模的綜合防災演練,以普及防災知識和提高全民防災意識。

島國日本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由於各大板塊是不斷移動的,地殼受板塊運動的擠壓形成山脈和穀底,或者又受拉力形成裂穀,形成海陸變遷。在海陸變遷的同時,強烈的地震和巨大的海嘯,肆意地蹂躪著板塊之間的日本。

於是在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上演了一場“災難三重奏”,導致日本人民死傷慘重,經濟損失巨大,東京和橫濱都差點在地球上消失。究竟是怎樣的災難,能讓現在的國際大都市東京顫抖?“災難三重奏”的危害是怎樣?讓我們去看看吧……

一場浩劫的開始。

關東地區是指本州島以東,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地區,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中包括有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琦玉縣、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等。由於關東屬於平原地區,東京又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因此關東的交通、科技、經濟極度發達。可就是這麼一個“紙醉金迷”的地區,在20世紀20年代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1923年9月1日,日本首都東京的生活還和往常一樣,沒什麼變化。到了早上11點58分,婦女們打掃完家裏,開始準備午飯了。突然,巨大的轟鳴聲從地下一陣陣地傳來,大地開始震動。由於日本處於地震多發帶,所以人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以為震動一會兒就會過去。可是,當所有的大樓都跟著大地的“頻率”開始搖晃,低矮的木製小屋也在震動中開始坍塌的時候,所有的人才反應過來,這次絕對不是平常的震動。緊接著,人們都開始大量地湧上街頭,無論男女老少,他們看著房屋崩塌,眼中都充滿了恐懼。他們永遠都不會想到,這次地震是日本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災難。

地震爆發後不久,日本當局就查明了大地震的震源是在距離東京70~80千米外的相模灣,震級高達8。3級。

由於地震波及的地區廣泛,整個關東地區都在波及範圍以內,所以這次地震被稱為“關東大地震”。關東地區人口眾多、工商業發達,因此當大地震發生時,這一地區損失特別巨大。

關東大地震中,大多數人都待在室內,所以地震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沒有逃離出來,被活活地壓死了。而且,許多逃到平曠地方的人們也沒能幸免於難。當時,地震使大地裂開,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裂縫。由於人們盲目逃命,相互擠撞,很多人都掉進了裂縫中。後來裂縫隨著地震開始合攏,將掉下去的一切都擠成了一張“薄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