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忍耐是一種藝術,也有人說忍耐是一種處世策略。這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忍耐,實際上是讓時間和事實來表白自己,這樣做可以擺脫和減少相互之間無原則的糾纏或者不必要的爭吵。忍耐因此成為堅持的一個代名詞。堅持和忍耐,兩者也許注定是分不開的。如果兩者俱備,我們的生活也許因此多了一筆無形的財富。
一本書上記載了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和他的妻子的故事:
蘇格拉底就非常善於忍耐,他的妻子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悍婦。她性格冥頑不化,心胸褊狹,是一個動輒破口大罵,而且喜歡大打出手的女人。有一次,蘇格拉底正與學生們一起在探討問題。他的妻子忽然闖了進來,對著他就是一陣破口大罵,接著又在他頭上澆了一桶冷水。他的學生們本以為蘇格拉底要對她怒聲斥責的。不料蘇格拉底隻是頗為幽默地說道:“我早知道打雷之後總是要下雨的。”
蘇格拉底確實很有趣,也極具西式的幽默。相信我們無論是誰遇到了這種情形,不大打出手,也會雷霆大怒。也許除了蘇格拉底之外,沒人能夠做到這樣。畢竟蘇格拉底不同於常人,由此可見他超凡的智慧與精湛純熟的人生修養。他說精於馬術的人,總是喜歡烈馬的,而把自己的妻子喻作一匹烈馬。他選擇了這樣的妻子,隻是為了練習自己的“馬術”。我們稱之為“忍耐的藝術”。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在當時,蘇格拉底對他的妻子“以彼之道,還至彼身”,不去忍耐,那後果會是怎樣呢?這不但破壞了他與學生們作學術探討的良好氛圍,會弄得大家尷尬,使人心不快,而且還會變本加厲地激發妻子的怒氣,——不知道他的妻子還會做出什麼嚴重的事情來,而且一個睿智的哲學家的完美形象已蕩然無存。
有多少的口角、爭鬥與矛盾在現實生活之中,是出於失於忍而造成呢?諸如在公交車上我擠你一下,你回瞪我一眼,隨即便出言不遜,接著雙方就怒目相對,甚至是大打出手,仿佛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或是在排隊時爭相推搶,一有得失,便惡言惡語,甚至於當眾出手……諸如此類的生活瑣事,舉不勝舉。其實這些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隻要我們稍稍忍耐一下,便一切都如過眼煙雲。這道理甚為簡單。
我們說忍是一種妥協,是一種策略,但並不是屈服和投降,它其實是一種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智慧。
一個男青年在公共汽車上隨意的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員看到了,對他說:“這位先生,為了保持車內的清潔衛生,請不要隨地吐痰。”
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那男青年聽後不僅沒有道歉,反而破口大罵,說出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然後又狠狠地向地上連吐了幾口痰。
那位售票員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此時氣得麵色漲紅,兩眼瞪得溜圓,雙手握著拳頭,捏的卡卡拳頭直響。車上的乘客議論紛紛,大家都認為兩個人非打起來不可。有為售票員小夥子抱不平的,有幫著那個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擠過來看熱鬧的。大家都關心事態如何發展,有人悄悄告訴司機把車開到公安局去,免得一會兒在車上打起來局勢沒法控製。沒想到那位售票員小夥子定了定神,鬆開拳頭,平靜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對大夥說:“沒什麼事,請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麵說,一麵從衣袋裏拿出手紙,彎腰將地上的痰跡擦掉,扔到了垃圾箱裏,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賣票。
大家都被這個舉動驚呆了。車上鴉雀無聲,那位男青年的舌頭突然短了半截,臉上也不自然紅了起來,車到站還沒有停穩,就急忙跳下車,剛走了兩步,又跑了回來,對售票員喊了一聲:“哥們!我太佩服你了。”車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誇獎這位售票員不簡單,真能忍,雖然罵不還口,卻將那個渾小子製服了。
售票員小夥子麵對辱罵,如果忍不住與那位男青年爭辯,或者打起來隻能擴大事態;與之對罵,又損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聲,又顯得太虧了。他請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對大夥兒表示了關心,又淡化了眼前這件事,緩解了緊張的空氣;他彎腰若無其事地將痰跡擦掉,此時無聲勝有聲,比任何語言表達的道理都有說服力,不僅感動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碰到一些像吐痰小夥子一樣蠻不講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惡意的人,更嚴重的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地遭到這種人的欺侮和辱罵。每當遇到這樣的事,常常會覺得讓人忍無可忍。可是,不忍就會正好成了對方的出氣筒,也給自己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可以說,在一定意義上,忍耐是一種美德。它既能體現一個人的寬容大度,也能表現一個人的識時務。我國古代有一首《六忍歌》就是歌頌忍耐精神的:“富有能忍保家,貧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篤,朋友能忍情長,夫婦能忍和睦。”為了事業,為了家庭,為了美好的人生,我們應該學會忍耐,需要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