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是的,隻要我們肯吃眼前虧,就會有青山在。要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把命都弄丟了,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每天在上班的路上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兩輛車不小心刮蹭到了一起,對方隻是“小傷”,甚至可以說根本不算傷,可是對方車上下來幾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豎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沒什麼人可以幫忙,這時候報警也是來不及了。請問,這個時候要不要吃“賠錢了事”這個虧呢?
我們當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自己不會受傷。
如果即不能說又不能打,那也就隻有“賠錢了事”了。因為,“賠錢”就是“眼前虧”,你若不吃,換來的可能是更大的損失。
所以說:“好漢要吃眼前虧”,眼前虧該吃還得吃,因為“眼前虧”不吃,就有可能要吃更大的虧。
一個人最容易受到打擊和欺侮的時候,就是他實力微弱、處境困難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抗爭力最差,如果能避開大劫也算很幸運了。假如此時麵對他人過分的“待遇”最好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先吃一下眼前虧,立足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用“臥薪嚐膽,待機而動”作為忍耐與發奮的動力。
當然,我們這裏所說的吃眼前虧,應把握好以下行為界限:其一,目的應該是為了渡過難關,克服別人給你製造的麻煩,以免影響你的正事;其二,這種信念所針對的麻煩應是對抗性的矛盾和衝突,而不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其三,著眼於遠大目標,致力於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報複行為;第四,這種信念的價值就在於以暫時之吃虧換取長久的利益。
看看韓信的故事:
漢初名將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他本人既不會溜須拍馬,做官從政,又不會投機取巧,買賣經商。整天隻顧研讀兵書,最後,連一天兩頓飯也沒有著落,他隻好背上祖傳寶劍,沿街討飯。
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韓信這副寒酸迂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好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說罷雙腿叉開,擺好姿勢。
眾人一哄圍上,想看韓信的笑話。
韓信認真地打量著屠夫,竟然彎腰趴在地上,從屠夫褲襠下麵鑽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
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後,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聞風而起,仗劍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