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文與道(1)(2 / 3)

《孫子兵法》與性格色彩

《孫子兵法——九變篇》曰:“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虔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將帥有五種性格上的弱點,隻知拚命死戰的心理,會被殺死;有貪生怕死的心理,會被俘虜;性情急躁的,會因為經不起刺激,從而失去理智;愛好廉潔的名聲,會不能忍受羞辱;愛護民眾,並且竭盡全力保護民眾的,會導致過多的煩勞。

所以這五種心理弱點,是將領的過錯,也是用兵的災難。軍隊覆沒,將領陣亡,必是由這五種性格弱點引起的,不能不仔細慎重。

《孫子兵法》講到的五種性格弱點,其中“貪生怕死”是人的共性,其餘四種正好對應紅、藍、黃、綠四種性格,下麵我們一一來看,在古代的軍事戰爭中,這四種性格是如何因為他們的性格弱點付出代價的,每種性格我都列舉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急性子,容易失去理智——紅色

紅色性格的張飛脾氣暴躁,在閬中鎮守,知關羽被害,哭得血淚沾衣襟。手下的將領們以酒勸解,但紅色性格的張飛酒醉後怒氣更大,隻要有過失的士兵必定被鞭打,以致士兵多有被打死的。劉備知道後勸他說,你如果打他們還讓他們跟隨你,早晚你要被禍害。有一天,張飛下令軍中三日內必須置辦完白旗白甲掛孝伐吳。次日,兩個手下向張飛報告說時間不夠,懇請寬限,激得張飛大怒。打完二人後,逼迫他們明天搞不定就殺頭。這二人一商量,這樣看來必死無疑,還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在張飛喝得大醉的當夜,就把張飛殺了,拿著張飛的首級逃到東吳。親愛的張飛就是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的。

過於潔身自好,受不了羞辱——藍色

藍色性格的範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項羽尊其為“亞父”。範增曾屢勸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不聽,反中劉邦的反間計,削其權力,範增憤而離去,病死於途中。劉邦嚐言:“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在鴻門宴上,好用奇計的範增,定下暗殺之計,要把劉邦殺掉以絕後患。在祝酒中,範增多次暗示項羽,要項羽下決心趁此機會殺掉劉邦。可項羽講義氣不忍下毒手。鴻門宴暗殺未遂,範增勃然大怒,“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後來劉邦被困滎陽,向項羽請和,項羽欲同意,範增再次勸殺之,於是項羽急攻滎陽。但被劉邦手下用了離間計後,項羽以為範增勾結漢軍,削其兵權,範增大怒而告老還鄉,項羽同意了。就這樣,受不了羞辱和不被信任的範增痛聲對項羽說:“天下事基本已定,您好自為之,請賜我還鄉。”結果還沒回到家中,半路上就氣得背疽發作,死在路上。

拚命死戰,目標感過於強烈——黃色

黃色性格的李元霸作為隋唐第一條好漢,在當時幾乎沒人能在他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說唐》中李元霸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他是個“永動機”,幾乎不存在能量消耗。他不像排在第二的宇文成都,後者在力氣消耗過大時竟會抵擋不住排名其後的裴元慶;李元霸卻可隻憑匹馬雙錘將十八路反王的所有大將打到俯首臣服。他殺人比切豆腐更容易,如此一個蓋世霸王,怎麼會死呢?

原來他大勝回朝過潼關時,雷光閃爍,霹靂交加,大雨傾盆而降。那雷聲隻在李元霸頭上響,惹得他大怒,把錘指天大叫:“天,你為何這般可惡,照我頭上啊?”就把錘往空中一撩,抬頭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錘墜落下來,噗的一聲,正中李元霸臉上,一代霸王就此煙消雲散。也許隻有這個荒誕的結局,才能配得上無與倫比的霸王?這個造下無數殺孽的黃色性格,喜歡與人鬥、與地鬥、與天鬥,正所謂“黃色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然而過於執著於死戰,最後卻死於自己手下。

不分輕重,對所有民眾都操心愛護——綠色

代表綠色性格的是劉表。但凡研讀過三國曆史者,無不對劉表的懦弱無能大罵失望。劉表聽不進謀士對其爭奪天下的勸諫,一再延誤時機,毫無進取之意。因為害怕發生大的衝突,為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劉表一直采取擁兵自重的政策。然而在天下大亂之際,劉表坐擁荊州,民殷州富,統領甲士數十萬,加之長江天險,成為諸侯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但由於綠色性格的劉表碌碌無為,錯失爭霸天下的良機而成為俎上魚肉。直到曹、劉、孫三家壯大,此時江山已無這荊州牧的份兒了,劉表苦心經營數十年的荊州,最終也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劉表的懦弱無能,表麵上是對所有民眾的操心愛護,其實也是害怕“槍打出頭鳥”,不敢越雷池半步。結果縮頭鳥還是逃不掉州破家亡的命運,荊州數易其主,不消等曹操動手,自家就呼啦啦大廈已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