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3 / 3)

打勝了這場仗的唐太祖曆史地位並不高,就算在帝國內部也是如此。無論是在史書上,還是在酒樓說書先生的故事裏,對這位雄主的評價往往不離好大喜功,喜用小人佞臣,好酷法,求長生而無道,諸如此類。

但不管是最迂腐的文人、最漠視君權的書院教授,還是最恨加賦的農夫商人,他們會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去痛罵那位開國皇帝,但卻從來沒有人認為那場隻因君王一怒而耗盡國力讓黎民受苦的戰爭不該打。

因為從開國到現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始終堅持信奉並守衛一個樸素的道理:我不欺負你,但你也別想欺負我,就算是我欺負了你,但你……依然別想欺負我!

誰欺負我,我就打誰。

這就是大唐帝國的立國之本。

這就是大唐帝國的強國之路。$$$$

這也正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叫做唐。

第四章 非典型唐人的前路探討

大唐之所以被稱為大唐,就是基於這些簡單而很有力量的東西。

寧缺不是一個典型唐人。他在戰場上經常顯得不夠勇敢,更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把自家房子燒了圖一樂的剽悍勁兒,相信他再在渭城生活二十年,也沒有可能寫就一場從乞兒成長為將軍的人生大戲。

但他在軍隊裏呆的時日足夠長久,長到他可以精準地把握住這個時代唐人那些可貴或可怖的氣質,於是當他發現公主車隊上的箭眼時,馬上便推論出一些很令人頭痛的事情——草原上那位繼任的單於,居然膽敢追殺大唐公主,如果他不是真的瘋了,那就是帝國內部有真正的大人物與之勾結,向其發出了不受帝國追究報複的承諾。

“四公主現在已經入了國境,進了渭城,結果她依然沒有完全表明身份?為什麼?因為她現在腦海裏已經沒有信任這個詞。她或者會信任陛下,但肯定不會信任陛下的臣子,比如將軍你,比如我們這些邊軍,甚至是整個朝廷。”

“因為她很清楚,如果沒有長安城裏某些大人物點頭,草原上根本沒有蠻人敢對她行凶。能夠給蠻人這種承諾,並且讓單於相信的人……最多不超過四個,而那四位甚至是連她都惹不起的角色。”

“這種帝國上層之間的戰爭,就連將軍您都隻能躲得遠遠的,更何況是我們這種小人物……”寧缺用腳跟碾了碾微濕的泥地,低聲說道:“路上肯定要出事兒,我這種人頂天也就能對付三五個人,摻和進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護送公主隊伍裏多我一個,也就是山路裏多具屍首;少我一個,渭城還能多留一個軍紀不錯的善良小兵。”

“將軍大人,您就把我當成是那天地間的元氣,沒什麼太大用處,幹脆看都看不到好了。”

馬士襄看著貌似謙卑的少年,揉著腦袋悶聲說道:“把自己比作天地間的元氣?這算是謙虛還是自誇?如果你真想說服我收回這道軍令,說自己是一道屁或許更合適一些。”

寧缺嘿嘿笑了兩聲,回答道:“馬上就是要上書院的學生,說話用辭總得雅致一些。”

馬士襄沒有繼續取笑這個孩子,沉默片刻後皺眉解釋道:“讓你去給公主的車隊當向導,其實……也和你上書院有關。你的戰功確實夠了,初試也通過了,我請上峰為你寫了推薦函,軍部的回執已到,但莫非你以為這樣就能進書院?”

“你這些年一直呆在渭城邊塞,就算聽過一些書院的傳說,但你並不清楚那裏究竟是個什麼地方。”

將軍的表情凝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