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現代化是三位一體的均衡(2 / 2)

市場經濟若與權力集中型政治體製相結合,其結果有可能是:資本權力就有可能與政治權力相結合,使社會更趨寡頭化和壟斷化,並且,腐敗叢生,難以治理。

另外,權力集中型體製必然要求意識的集中與一元化,所以,權力集中型體製本質上是不歡迎獨立的人文精神存在的,除非其為集權體製服務。

所以,計劃經濟、權力集中型體製、集權意識是三位一體的。但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均衡。因為在經濟發展方麵,由於難以找到有效的考核工具,所以難以有效促進經濟的均衡發展;在政治方麵,由於缺乏監督機製,腐敗及決策失誤問題將難以有效解決;在精神文化方麵,由於沒有誠信的內生機製,結果是造假和浮誇將成為一大社會景觀。

現代化有兩種類型:內生型與外生型。

對於外生型國家,其現代化的起步條件是:改革與開放必須並舉。隻有改革沒有開放,改革的阻力和成本就會增大,甚至改革有可能走入死胡同。隻有開放沒有改革,開放隻能是無效或低效或是呈一種異化形式,即開放的結果與開放的目的相對立,自身成為自身的否定者。

改革最重要的是政治體製的改革,這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和難點。改革的深層涵義是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而權力的深層涵義也是利益,所以,改革的均衡實質就是權力的均衡。從廣義而言,權力可分為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和文化權力等方麵,但政治權力在現實中是主導權力,所以,權力均衡的關鍵是政治權力的均衡。但政治權力的所有者本身也是利益所有者,政治權力的改革必將涉及對自身利益的調整,所以,在政治權力的改革中,如何能擺脫自身利益的糾纏,這就是改革的難點所在。

開放最重要的是精神層麵的開放。這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靈魂。人是運用物質技術成果及執行製度和製度建設的主體。同樣一件物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用途,從而體現出不同的效率。指南針既可以用來看風水,為祖宗找一個好的葬身之地;也可以用來航海和開拓疆域,為後人留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樣是一人一票的選舉製度,既有可能選出好人,也有可能選出壞人,這裏就有一個人文精神的底蘊問題。一個不講誠信、自私、物欲橫流的人文底蘊與一個誠信、勞動、慈善的人文底蘊,導致的選舉結果肯定是不同的。在現實世界,再完善的製度體係,也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情況,總是有漏洞的。另外,人與製度相比,人是主動的,製度是被動的,執行不執行製度,決定權仍在人本身。所以,若沒有人文精神的現代化,物質與技術層麵的現代化隻能是扭曲和低效的,同時,製度層麵的建設和運行也將是低效和高成本的。所以,引進國外現代化的物質與技術及製度體係,首要的是要改造一個國家的人文精神。所以,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層麵看,對外生型現代化國家而言,精神文化層麵的現代化是更為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