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後記 我的心路,我的三十年(2)(3 / 3)

在黨校期間,也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如許多朋友和親戚認為,自己給領導幹部上課,有關係可以利用,於是要求解決工作等方麵的事不少,但每每都是失望而歸。如有下崗再就業的,有大學畢業需要找工作的,等等。這些都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自己又無力幫助,實是歉疚。這裏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自己主要從事學術研究,沒有太多時間去從事社會交往活動,與社會接觸就較少,不熟悉社會的一些辦事規則;二是雖說給領導幹部當老師,但現實總歸是現實,作為老師,手中沒有什麼權力,而在有權與無權之間,要實現交換很難,因為你給人家辦不了什麼事,人家給你辦事的積極性就不高,這樣辦成功的可能性當然也就小了。

三十年,我選擇了教師,選擇了學術研究,盡管勞心勞智而且經濟效益微弱,但我也不為自己的職業而後悔。1835年,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寫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如果一個人隻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曆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麵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的這些話,始終鼓勵和鞭策著我,使我不敢懈怠。當然,和馬克思這些偉人相比,我們自己不知要渺小多少倍,但偉人也為我們提供了生活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應積極朝這個方向努力。天堂屬於誠實奉獻者,而不屬於自私索取者。天堂為我們提供未來,也為我們提供現實生活的動力和信心。天堂為好人提供夢,也為好人提供現實的慰籍。努力,努力,隻要努力,終歸總會有回報。相信明天,才會有好的今天;相信未來,才能充實現在的生活。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從農民兒子到大學教授,我應當知足。如今,三十年即將成為曆史。反觀三十年,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現在的我,也就沒有我現在的成就。從國家發展看,也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繁榮,也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三十年,國家發展,有失也有得,但失是次要的,而得是主要的。三十年,我個人,有苦也有樂,這裏樂是主要的,而苦也是值得的。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曆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舊夢即將過去,新夢即將開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關注人類,關注幸福,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學術研究的永恒主題。目前,國家發展要求科學發展,這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戰略,也符合我國的實際。自己要帶頭響應這個發展戰略,要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做一個和諧人。這既符合社會的需要,也符合個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要反省不足,進一步深化學術研究,爭取為社會和國家有更大的貢獻。

宋圭武

2009年5月10日

於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