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2 / 3)

“謝大娘賞識,那豬肚我原不知道大娘口味,下次知道了。”說罷磕了頭下去了。

薛二姐下去後,扇兒從自己梳妝匣裏拿出兩根金壽字梅花簪來給二娘和四娘:“這簪子是我娘家前些時送了來的,這式樣我壓不住,還是你們兩個帶的好。”

二娘和四娘自然是嚇一跳,忙忙推辭,後拗不過隻得接下了,口裏不斷稱謝。二娘把那簪子放在手裏觀看,隻見足金微沉,雕工細致,大氣非凡,越看越愛。

自古拿人手短,二娘和四娘原先因為扇兒不聽她們挑撥心下有些不快,如今都自先熱乎起來:“那三娘自負有錢,怎知大娘出手比她爽快得多哩。”

扇兒隻是一笑。

二娘和四娘走後,紅鸞是知道扇兒家底細的,不平道:“大娘的陪嫁也不多,怎麼這樣糟蹋呢?”

“送自己姐妹,算不得糟蹋。以後我要得罪她們的地兒多了去了,少不得安撫些,就當買個安靜。”

扇兒手中有寶盆,哪裏把這兩個簪子放在眼裏,輕輕推過了。倒是紅鸞心疼,懊惱了許久。

扇兒掌管著吳家的經濟大權,憑著她的聰明伶俐,很快摸清了其中的規律和方法。她出手寬和,下人從中克扣些油水也作不知,比五娘三娘當家的時候都要來得舒暢,下人裏少不得一片稱頌之聲。

“要不怎麼說,清清白白的女兒家終究是大氣些!五娘院裏人家出身,把個銀錢看得比命還重;三娘雖有錢,卻是從商人家裏過來的,精明得很,賺她幾個錢也是難的。還是大娘好,幹事也磊落爽快!”

扇兒聽到這些話,隻覺得好玩,也沒往心裏去。

在她前世裏,自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工資不算太低,但是終究是一個女人支撐,多有不便,扇兒她早已養成容易知足的心態。

既然自己的錢是花不完的,何必又為了些許小錢斤斤計較呢?那一筆錢對她來說沒什麼大用,卻能讓底下人開心很久,就當拿錢買個笑臉了。

舍財最是能聚人氣,吳家大奶奶慷慨之名傳出後,什麼三姑六婆都跑來,想分些便宜,其中三娘最喜歡的何媽媽和白月庵裏的王尼姑口舌最能,故而往來得最勤快。

那何媽媽原本是京中大戶人家的乳母,後來年紀大了便告老回鄉,因其見多識廣,也不貪那小錢,倒頗得臨安鎮上有錢有勢人家的喜愛,普通人家也多有相求,整個鎮串門走戶無處不至的。

她初次送花翠來,扇兒留下了兩朵紫紅色的綢海棠花和幾個銀啄針兒,給了她三兩銀子,把她喜得不行,麵上卻還是波瀾不驚的。

雖然扇兒出手不比京裏人家大方,但是在這臨安鎮已經算頂尖的了,她存下心思,要好好巴結扇兒,賺她些棺材本。

☆、5第五回

何媽媽打聽得到扇兒喜花木,便時常尋人物色了新鮮花木來送上。花木在越國算不得值錢東西,即便是窮苦的人家院子裏也種著些頂便宜的色梅之類,有錢人就買水仙,大冬天裏拿煤氣暖著哄開以顯出富貴氣息,也隻是幾錢銀子的事。

再者扇兒還有個女兒家心性,不論貴賤不分好歹,隻要是新奇有趣的便重金留下。吳府後院原本有一片荒涼的所在,幾年前修葺一番後,原來的大娘子是個做家人,種了些菜蔬薑蒜,皆是她在料理。後來吳家越來越闊了,嫌寒磣就平了去。扇兒接過手後,就把那作為自家的小後花園一心一意栽培起來。

打聽得這個門道,臨安鎮裏幾個轉會鑽營的閑漢和何媽媽商量好了,去山裏撿便宜的時候遇到什麼奇怪的野花野草,也拿盆兒裝了來討賞錢。其實山穀之花木,又何止千百種?又是個不費本錢的,一個瓦盆兒也才值得一文。那孟大奶奶出手便是幾錢銀子,遇著可心的,幾兩也是有的。如今這世道,銀錢稀缺,有便宜不占是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