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小說的體裁:長篇、中篇、短篇(1 / 1)

我很多年前,八○年代末期吧,在香港和汪曾祺老師一起遊船,聽汪老談小說。汪老他對於長篇的評價不高,他說:“短篇小說是把一個人必說的話說出來;長篇小說則是把不必說的話說出來!”他覺得長篇小說沒甚麼值得去奮鬥的。但那是對聰明人而言,假如是笨人,就隻能幹笨重的活。我覺得,也許中篇小說是我的強項,我不能像蘇童那麼輕盈地去寫短篇,我寫長篇小說對細節要求太多,看我的長篇會感到累,我自己也會覺得在局部是不是糾纏太久?但不糾纏又不行,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也許五萬字的體量,中篇小說,比較適合我。但是寫長篇的野心總是在挑戰我,所以我還是堅持寫長篇。現在回頭看,《長恨歌》漸漸讓我不那麼滿意,它的邏輯太清楚,好小說的邏輯不是那麼清晰,就像艾莉絲·孟洛的邏輯往往是旁生枝節,在一個想不到的地方突然開出花,結出果。

張錦忠:

順便問一下,到目前為止你最滿意的長篇小說是哪一部?

王安憶:

客觀來說,不考慮自己的勞動和辛苦,我覺得是昨天對談時駱以軍提到的《富萍》,它是一個很短的長篇小說。

張錦忠:

是一個長的中篇小說,還是短的長篇小說?

王安憶:

我還是認為是短的長篇小說,因為長篇和中篇除了篇幅,更有著本質意義的不同。

張錦忠:

大家記得買《富萍》來看,王安憶最滿意的長篇。我個人比較喜歡《天香》。

王安憶:

《天香》也是匠氣重,《天香》和《長恨歌》就是一個做得比較好的活,但《富萍》很天然,寫的時候自己也覺得很舒服,仿佛水到渠成。

張錦忠:

還有沒有同學要發問?

提問者:

老師您好,您擅長寫生活感很重的、著重細節的小說,比如說女性麵對生活還有曆史,或者是對於愛情的想象。除此之外,我想請問您,是什麼機緣或者是什麼想法帶你去追溯你的父執輩?比如說《傷心太平洋》《新加坡人》這些在南洋父親家族那邊曾經到中國的另外一個故事,謝謝!

我很多年前,八○年代末期吧,在香港和汪曾祺老師一起遊船,聽汪老談小說。汪老他對於長篇的評價不高,他說:“短篇小說是把一個人必說的話說出來;長篇小說則是把不必說的話說出來!”他覺得長篇小說沒甚麼值得去奮鬥的。但那是對聰明人而言,假如是笨人,就隻能幹笨重的活。我覺得,也許中篇小說是我的強項,我不能像蘇童那麼輕盈地去寫短篇,我寫長篇小說對細節要求太多,看我的長篇會感到累,我自己也會覺得在局部是不是糾纏太久?但不糾纏又不行,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也許五萬字的體量,中篇小說,比較適合我。但是寫長篇的野心總是在挑戰我,所以我還是堅持寫長篇。現在回頭看,《長恨歌》漸漸讓我不那麼滿意,它的邏輯太清楚,好小說的邏輯不是那麼清晰,就像艾莉絲·孟洛的邏輯往往是旁生枝節,在一個想不到的地方突然開出花,結出果。

張錦忠:

順便問一下,到目前為止你最滿意的長篇小說是哪一部?

王安憶:

客觀來說,不考慮自己的勞動和辛苦,我覺得是昨天對談時駱以軍提到的《富萍》,它是一個很短的長篇小說。

張錦忠:

是一個長的中篇小說,還是短的長篇小說?

王安憶:

我還是認為是短的長篇小說,因為長篇和中篇除了篇幅,更有著本質意義的不同。

張錦忠:

大家記得買《富萍》來看,王安憶最滿意的長篇。我個人比較喜歡《天香》。

王安憶:

《天香》也是匠氣重,《天香》和《長恨歌》就是一個做得比較好的活,但《富萍》很天然,寫的時候自己也覺得很舒服,仿佛水到渠成。

張錦忠:

還有沒有同學要發問?

提問者:

老師您好,您擅長寫生活感很重的、著重細節的小說,比如說女性麵對生活還有曆史,或者是對於愛情的想象。除此之外,我想請問您,是什麼機緣或者是什麼想法帶你去追溯你的父執輩?比如說《傷心太平洋》《新加坡人》這些在南洋父親家族那邊曾經到中國的另外一個故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