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13) (1 / 1)

老袁最懂得權術,如果不能控製著軍隊,主持內閣也沒有用,所以他在組閣的同時,就要把北方和北京的軍事大權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已經取得了近畿北洋各鎮和毅軍薑桂題等的節製調遣全權,可是北京城內還有軍谘府大臣載濤(宣統的叔父,載灃的兄弟)統率的禁衛軍,這個禁衛軍在北京就足以使袁不敢恣意作為。這支禁衛軍是載灃做攝政王放黜袁世凱以後組成的,可以說組織這支軍隊的目的完全為了保護滿族親貴。禁衛軍全是滿人,他們待遇好,訓練好,裝備也好。袁世凱組閣後便向清廷建議,革命軍大敵當前,為了振奮軍心,為了鼓勵士氣,禁衛軍應該起一種倡導和示範作用,皇族大臣也該為臣民表率,所以應由皇族大臣率領一部分禁衛軍出征南方。他的這個題目很光明正大,可是這樣一個提議,就足夠把載濤嚇得魂飛天外。載濤是出了名的膽小如鼠,他一聽袁世凱要點他為帥,立刻找到慶親王奕匡,求他向老袁說情,這一遭免了他的“軍役”。

載濤這下子正好中了老袁的計!老袁當然答應不調載濤上前線,同時也接受了載濤辭去軍谘府大臣的職務,並立即推薦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繼任軍谘府大臣,於是禁衛軍的統率權也由皇族手中移轉到老袁手中了。

除了安置徐世昌為軍谘府大臣外,並且從漢口調回來馮國璋。當時馮國璋是湖北前線第一軍總統,這個第一軍是一個戰鬥編製,為了對南方革命軍作戰編組的,下轄第六鎮(統製李純)、第二鎮的第三協(協統王占元)、第四鎮的第八協(協統陳光遠)。老袁把馮國璋調回北京,委任馮國璋為禁衛軍軍統,以切實掌握禁衛軍軍權。同時調第二軍總統段祺瑞署理湖廣總督兼統馮國璋的第一軍,駐節孝感,全權主持前線和革命軍作戰任務。此外,老袁還把自己帶進北京的衛隊編為拱衛軍,派段芝貴為拱衛軍統領,負責北京城內的護衛責任,而把原來的禁衛軍調到北京城外駐紮。

這樣一來,紫禁城裏的滿清朝廷就處於老袁槍口的“保護”之下了!

袁世凱從歸隱洹上到臨危受命,再度出山,對他一生來說,是一個大轉捩點。人的際遇很微妙,袁世凱在這以前隻是一個沒落王朝中的權臣,若清王朝繼續存在,他的功業最多也不過可望曾、左、胡、李,雖然他有野心,但也無法篡位;如今他置身於清王朝危亡的大變局中,這便給了他一個機會,使他可以無止境地發揮他的野心。天下事往往是這麼微妙,一個人的際遇就是這麼難以逆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