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則天皇帝(4)(2 / 3)

聖曆年間(公元698年—699年),唐休璟升為三品的司衛(衛尉)卿,實際職務是涼州都督、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秋,吐蕃侵涼州,唐休璟在洪源穀大敗之,六戰皆捷,俘獲其副將二人,斬首2500級。這是長期以來與吐蕃交戰中少有的大勝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吐蕃遣使入朝請和,武則天設宴招待,回京述職的唐休璟參加了宴會。吐蕃使者論彌薩幾次過來窺看唐休璟的模樣。武則天問論彌薩,為何對我大將這麼感興趣,他說:“此將軍勇猛無敵,數敗我軍,故想認識認識他。”武則天聽了,即命提拔唐休璟為右武威、左金吾二衛大將軍,並任命為夏官侍郎(兵部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

唐休璟是在邊疆成長起來的將領,對邊疆事務非常熟悉。東起遼西的確石,西至西域的四鎮,綿亙萬裏的邊疆地帶,唐休璟皆能記住其山川要害,用兵之時了然於胸。當時,西突厥發生戰事,武則天令唐休璟與諸宰相討論此事。一會兒,奏疏就上來了,武則天令依議而行。後來十幾日,安西諸州請兵接應,路程日期都如唐休璟所畫的。武則天說道:“恨用卿太晚哪。”接著又對諸宰相說:“休璟熟習邊事,卿等十個抵不了他一個。”

長安三年(公元703年),唐休璟因籌劃西域事務有功,隨即被任命為夏官(兵部)尚書同三品,成為著名的軍人宰相。

上官婉兒:此女非凡骨。武則天選拔人才不僅不計門第,而且不避仇人。上官婉兒是武則天身邊的機要秘書。照常人看來,上官婉兒是不能重用的。因為她的祖父上官儀曾與高宗密謀,要廢武則天為庶人。武則天以“大逆之罪”將上官儀打入獄中致死。上官儀之子上官庭芝也被處斬。上官庭芝唯一的後代,年僅一歲的婉兒和母親鄭氏,因為是女性被充為後宮的宮婢。婉兒自幼聰穎,和宮人經常同去習藝館,開始跟宮教博士正式學習經書、史書、書法、算術、吟詩以及宮廷的禮節、棋弈,均獲得優秀成績,尤其是在詩詞方麵,更有非凡的才能。婉兒的才能,傳到武則天的耳裏,武則天下令召見,命婉兒用“剪彩花”為題作一首詩,婉兒當麵寫成“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的詩句。武則天問婉兒:“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婉兒答:“是假的花,要以假亂真。”武則天問:“你是否有意含沙射影?”婉兒答:“詩是沒有一定解釋的,要看解釋人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說我是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辯。”武則天歎道:“做得這麼快,又這麼切題,又這麼敢直言。”再讓她執筆寫字,強勁、雄渾的筆法,不像出自少女之手。武則天在內心感歎:“此女絕非凡骨”,立刻命婉兒離開掖庭(宮婢住地),常侍身邊,專掌詔命。

裴炎:倔強而難製。裴炎雖被武則天殺死,但武則天對他的評價並不低,“倔強難製”,被武則天認為是難以製服的人,在那個時代,確是比較難得的人物。他和武則天有三次衝突,每一次都是言人所不敢言,沒有屈服過。而且他一生耍弄了不少陰謀,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幾個能稱得上武則天對手的人。

裴炎從下獄的第一天起,就表現出一種不妥協的態度。有人勸他改變提法,由原來的反對太後臨朝稱製,改變為擁護太後臨朝稱製。照建議人看來,改變提法以後,裴炎就可以轉危為安,保住身家性命。但裴炎拒絕了。他說:“宰相下獄,哪還有保全的道理!”從曆史的經驗看,貞觀朝宰相29人,下獄者3人,即侯君集、劉洎、張亮,結果都被殺。高宗朝宰相47人,下獄者3人,即長孫無忌、韓瑗、柳奭,結果都被殺。如果是一般的過錯。宰相不可能下獄,下獄就必定是宰相與皇帝之間發生了重大的政治利害衝突,裴炎與武則天的衝突正是這樣一種衝突。

武則天雖然殺裴炎,其實內心惜之。雖按唐代法律,謀反罪應誅九族,但武則天卻保全了他的宗族。

魏元忠:幾生幾死,從不屈服。魏元忠,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還是太學生的魏元忠赴洛陽上書言事,為國家抵禦吐蕃獻計獻策。高宗召見之後,授以秘書省正字,令直中書省,仗內供奉。不久任命為監察禦史。

武則天臨朝稱製後,魏元忠升為殿中侍禦史。徐敬業叛亂,武則天讓李孝逸率軍平定。但是,李孝逸缺少帶兵打仗的經驗,兩位副將也未有過什麼特別戰績。所以,武則天派魏元忠為監軍。魏元忠早先已表現出特殊的軍事才華,經曆又很簡單,完全是在武則天掌權時期成長起來的優秀人才。武則天對他很放心。

李孝逸攻都梁山,守將韋超堅守不出。軍中諸將麵對這一難啃的骨頭又產生了遲疑、猶豫心理。諸將說:“不如先攻徐敬業,徐敬業敗,則徐敬猷不戰自擒矣。若擊徐敬猷,則徐敬業引兵救之,是腹背受敵也。”魏元忠則說:“不然,徐敬業率領精兵,盡在下河,烏合而來,利在一決。如我軍萬一失利,大勢去矣!而徐敬猷是一個賭徒,根本不懂打仗,其軍單弱,容易動搖。大軍臨至,立馬即克。徐敬業雖欲救之,根據路程來看必來不及救援。今不先取弱而先攻其強,不是好計策。”李孝逸遵從魏元忠之計,先引兵擊韋超,韋超趁夜色逃遁。又進攻淮陰,徐敬猷僅單身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