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還李歸唐(5)(3 / 3)

政變發動以後,敬暉等派人去見田歸道,要求他交出千騎的指揮權,受到田歸道拒絕。田歸道事先沒有參與政變,他對張柬之等人的行動有所疑慮,必須要有權威人物出麵,他的疑慮才會消釋。這個權威人物就是李顯。李顯到了玄武門,田歸道的疑慮消釋了,打開了門。大群手持雪亮兵器的人奔向武則天起居的長生殿,驚恐萬狀的張易之兄弟倆被找了出來,斬於殿下。

政變的首領們進了長生殿,多年以來他們一直都是懷著敬畏的心情站在武則天麵前,今天終於不同了。武則天聽見嘈雜的聲響,從床上坐起。她一點兒也沒有失掉她的尊嚴。“誰造的亂子!”她習慣用這種權威的口吻說話。“張易之兄弟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將他們處死。事先沒有奏聞陛下,罪該萬死。”人們答道,一邊把李顯推到了前麵。

武則天看見了兒子李顯,大聲斥道:“也有你!趕快回去。他倆已死,你也該稱心了。”李顯素來害怕武則天,這時更答不上話來。桓彥範邁步上前道:“臣鬥膽衝犯陛下,太子不能回去。先帝以太子付與陛下。陛下早當將主位傳與太子。今求陛下退位,太子登基。”

聽到這些話,武則天非常鎮靜,把站在麵前的一排官員逐一看了一看,她看到了李湛。李湛是李義府的兒子。李義府雖流死於遠地,但在上元初年,武則天赦免了他的妻、子,讓他們回洛陽。如意年間,還贈李義府揚州大都督的職位。死人雖然已不能受用,但李湛卻沾了光。

“怎麼,還有你李湛!你和你父親曾受我厚恩。還有你,崔玄(日韋)。我親自提拔的你。我真想不到!”李湛答不上話。崔玄(日韋)道:“今天所為正是報答陛下之恩!”

武則天知道自己是無可挽回了,於是,她對於這次行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表示為了養病,她將放棄政權,政權由皇太子掌握。從法律上說,李顯的帝位,便由這道製書的賜予。政變成功了,近半個世紀的武則天統治時代結束了。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被迫退居後宮。如果身體條件好一點,肯定會利用時機,出麵領導反政變的。但她身體實在不行了,她已經放棄了這方麵的嚐試。她現在所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給予謀劃政變的張柬之等人狠狠的一擊!但在近乎被軟禁的情況下,她手中已無權,她的方式便是利用中宗代她去施行這一擊。

政變後,武則天移居上陽宮。中宗去宮中拜見她時大吃一驚。原來,老年的武則天善自粉飾,即使子孫在身邊,也察覺不到她的衰老。移居上陽宮後,不加粉飾,加之身心枯槁、麵容憔悴,中宗難以接受。武則天抓緊最後的時間,向兒子泣訴:“我自房陵迎你回來,本來就是要把天下授給你,而五賊貪功,驚我至此!”中宗也悲泣不止,伏地拜謝死罪。借此之機,武三思等得入其謀。第二年,張柬之等五人被殺。

不過,張柬之等人的死武則天是看不到了。神龍元年冬,她駕崩於上陽宮仙居殿,終年81歲。她死前的遺囑很簡單,又意味深長。她說:“去掉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附葬在高宗的乾陵。陵墓上立一塊碑,上麵一個字也不要寫,功過由後人去評說。王皇後、蕭淑妃兩家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等所有受牽累的人,都恢複其姓氏和官爵。”女皇當時的心境應是萬籟空明,她所掛懷的不是當年纏鬥的政敵,不是今朝囂張的新貴,甚至不是剛剛死去的二張。

從起點奮鬥到頂峰總是需要漫長的努力,可是反向的過程卻來得總是非常突然,有時隻在朝夕之間。隋煬帝、武則天、唐明皇,都不是昏庸無能的人,肩挑的都是盛世大國,可是,敗亡都如山崩一樣不可阻擋。他們的共性都是過分沉湎於安樂享受,喪失了政治家應有的敏感。美酒把獵狗的鼻子熏暈了,還怎麼能聞到狼的氣息?

武則天年高病重,李顯在狄仁傑、張柬之等人的幫助下,逼武則天讓位。武則天還李歸唐,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統治。

武則天的一生,是精於權變的一生。她從一個普通的才女,經過宮廷權變,當上皇後,繼而成為輔理朝政的“二聖”之一,並被尊稱為天後。羽翼豐滿之後,她親臨朝政,並建立起自己的大周帝國。在她的政治生涯中,她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當做自己的終極追求,為此費盡心機甚至於不擇手段,她的眼光始終專注於唐王朝的興衰,正如林語堂所說:武則天的期望堂皇而遠大。她真正關懷的,唯一覺得有興味的是大唐帝國。

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一生在政壇上叱吒風雲,她精於權變,以馭馬的方法駕馭群臣,實現了半個世紀的有效統治。曆經權變,歸於空明,武則天的墓碑上無字無評,一切功過留與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