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1 / 3)

馬上還能抱孫子,想到孫子秦秀梅就更興奮,手腳也麻利,半個小時收拾完,喊丈夫出發。應建業又變卦了。

不能去南城,這婚事商談,說好聽點是商談,說難聽點就是一談判過程,誰去誰那,誰就失去主動權。

應建業給兒子打電話,讓應濱湖領著萬茜一家來北城玩。

應濱湖同父親鬥了這麼久,哪會不知道他小心思,笑道:“行,等我們在南城辦完婚禮後再去北城,正好辦婚禮。”

應建業罵道:”你小子真傻假傻。“

應濱湖卻笑道:“老爺子您真傻,您還不了解您兒子啊,您兒子對家人,從來不願動這種小心思。”

最終,應建業依舊沒鬥過兒子,隻能氣咻咻的和妻子一同乘飛機坐火車,千裏迢迢來南城。

婚事商談正式開始。

此次商談,參與者不僅有應濱湖父母和萬茜父母,還有萬茜奶奶。

萬奶奶不是南城人,是饑荒戰亂時期逃到南城的,後來和萬爺爺結婚,便定居在南城。

前十幾年,萬奶奶退休清閑下來,想回家鄉看看。萬爺爺是個不疼老婆的,不肯陪,兒子們又忙,萬奶奶就自己回去。看著家鄉一草一木,雖然已麵目全非,但也感慨萬千。她還找到了兒時玩伴,幾人一起唱起鄉謠,唱的萬奶奶淚流不止。

從這以後,萬奶奶便不顧萬爺爺黑臉,他覺得浪費錢。萬奶奶鐵了心每年要回家鄉幾次,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有時兒子陪,有時自己去。

隻是最近幾年,萬奶奶身子骨大不如從前,便去得少了。她每次去都會抓一把老家門前泥土,叮囑幾個兒子,等她死後燒成灰,一半骨灰混在泥土裏埋,一半灑在老家河裏。

兩年前,萬爺爺去世,四個兒子不放心她一人待在家裏,便商量輪著住,三個月一換。

老三萬建華很早在廣州打工,兒子丟給老媽養,後來萬建華在廣州開了廠,定居在那,一直由萬奶奶養的兒子也留學美國。

萬奶奶不願折騰,不喜歡去廣州,萬建華樂得清閑,就說不參與了,麻煩幾位兄弟照顧,他每月多給萬奶奶一筆生活費。

為這個,四兄弟背著老人不是沒吵過。照顧老人,尤其是照顧一個絮絮叨叨的老人不是一件輕鬆事,幾家人都不差這份錢,紛紛責怪老三逃避責任。但又能怎麼辦呢,難道還能逼老三回來。

最終結果,還是南城的三個兒子妥協。

作為萬家的最高長輩,議親這事,萬奶奶當然要參與。同張淑雲一樣,她看應濱湖也是極其不順眼。

三年前,反對萬茜遠嫁,萬奶奶也是出了一份力。她沒多少日子,也深知遠嫁的苦,以前是沒辦法,逃難,才會遠離家鄉。現在家庭條件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嫁那麼遠。如果孫女嫁到北京,那她有生之年,還能見這個“開心果”孫女幾麵。

所以這場見麵會,從一開始,張淑雲、萬奶奶和應建業,就是帶著怨氣來的。

第16章 談婚論嫁2

眾人來一味餐廳,這是南城比較高檔地方,菜肴也是萬建國精心挑選,有南有北,確保大家吃得舒服。

應建業對親家心思表示滿意,萬建國也對應家長輩比較滿意。因為電視劇裏描寫北方人,尤其是北方老一輩,全是農村人,好像北方隻有農村似的,他們不講衛生隨地吐痰,他們男尊女卑講究女不上座。

在多部電視劇洗腦下,萬家也有點擔憂。但見到應建業和秦秀梅後,算是徹底放心,作為大學教授和退休幼師,兩人基本素質還是有的。

北方人除了平均身高比南方高、皮膚沒南方好外,其實都差不多。

酒菜上桌。

兩位父親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三個女人,萬奶奶和張淑雲占主導地位,秦秀梅隻是客氣地聽著,微笑著。兩個小輩圍在中間不斷插科打諢,酒桌氣氛和諧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