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練太極拳忌"形神不一"、"內外不合"?
練太極拳強調"形神合一","內外相隨"。所謂"形"就是身體的各種動作,"神"或者說"意"指的是精神意識,所謂"神形結合",就是說要求練太極拳時,要用意識引導動作,在練習過程中要神情貫注,自始至終,默然動作,做到哪裏想到哪裏,想的和做的完全合一。思維活動除想此時此刻的練拳外,不存在任何雜念。神經係統高度集中,專注於指揮全身各器官、係統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從而使神經係統自我意念的控製力得到提高,神經係統的功能得到不斷改善。
內外相合的"內"是指人體內的五髒六腑,即人的內髒器官,特別是大腦及其所產生的精神、心理、意識等。在進行太極拳運動時,精神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整個練習過程保持從容不迫,坦然自若,心曠神怡.精神集中。同時配合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氣向下沉,使呼吸深、長、細、緩、勻、柔。並同時促進消化、呼吸功能的改善,增強內分泌腺的分泌功能,使各種內髒器官同時得到鍛煉。
內外相合的"外"是人體的四肢百骸,也同時包括了皮膚。其四肢百骸的活動,哪怕是極微小的動作都是在神經的支配和指揮下完成的,這種精神與肉體在運動中的緊密結合就叫"內外相合"。練太極拳時能做到這一點,就能使動作如行雲流水,柔和穩健,活潑輕靈,又凝練穩重,處處得心應手。每天堅持這種活動,久而久之,必然會起到健身療疾的作用。如果練太極拳時心猿意馬,動意相違,盡管是天天練,其效果不能說全無,但畢竟極為有限,特別是對治療慢性疾病就更難奏效了。
為什麼練太極拳忌停頓斷勁?
連貫一氣,勁力完整,這是太極拳本身的一個重要特點。所謂連貫一氣,就是要求練整套拳路時,從"起勢"到"收勢"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來看待。不論其動作如何虛實變化,還是姿勢的過渡轉換,都要緊密銜接,上一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動作的開始,看不出任何地方有明顯的停頓。這就是所形容的"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所謂動作完整,是指練拳時剛柔相濟,均勻完整,時時處處勁不斷。斷勁是指力量的中斷、停頓、脫節或突變。動作綿綿不斷、勁力也綿綿不斷。太極拳的用力要求發自於腰腿,運用於兩臂,力達手指,腰為樞紐,周身完整一氣。開始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上肢變化上,兩手孤立動作,兩腳遲緩脫節,動作看起來零亂、渙散,飄浮斷勁。這是必須嚴格防止的。
為什麼練太極拳要注意放鬆,忌用拙力?
太極拳要求放鬆有兩方麵:一是軀體的放鬆,二是精神的放鬆。這種放鬆應理解為舒適自然。所謂軀體的放鬆並不是肌肉的鬆散,而是在保持正常站立時以生理緊張度為基礎的放鬆。如果鬆到頭抬不起的程度,這種放鬆就相當於睡覺的鬆弛。所謂精神放鬆絕不是精神鬆懈,還是要有適度的緊張,但該放鬆的部位就不能緊張,要充分放鬆,放鬆才能使動作協調大方,沉著自然。
以上這種要求初學者難以理解,容易用拙力、使僵勁,造成不必要的部位過分緊張。隨著練習的深化,理解到鬆緊、弛張的規律和方法,才可能把不必要的緊張和生硬的拙力去除。盡管初學難做到,但初學者必須首先從舒鬆柔和人手,這是練太極拳的一般規律。
為什麼忌在高架橋下鍛煉?
眾所周知,機動車是城市中的"流動汙染源",在行駛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尾氣,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及甲醛等。高架道路上,由於車輛行駛的速度較快,車流量較大,會排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此外,高架橋兩旁的建築物一般都較高,對廢氣的擴散十分不利。因此,高架橋附近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濃度比較高。如果在這樣的場所進行鍛煉,環境中的有毒氣體就會隨著空氣經肺進入血液循環,引起缺氧,進而影響呼吸及心、腦功能。
另外,氮氧化物和氮氫化物結合後,在陽光中紫外線的作用下,可形成一種具有很強刺激性的淡藍色煙霧,其主要成分有臭氧、甲醛等,對眼睛和呼吸道均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還會引發流淚、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哮喘等症狀。
高架橋下的空地雖能給人們一個方便的活動空間,但卻不是一個合適的鍛煉場所。所以當我們鍛煉時,切莫再把目光盯在高架橋下的那片空地上。即使家門口的空地狹小擁擠,也總比呼吸有害空氣強得多。
為什麼忌霧天運動鍛煉?
你知道嗎?城市的霧和鄉村的霧不同,其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隨著城市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排放到大氣中的粉塵顆粒和有害氣體大量增加。空氣中飄塵、降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汙染嚴重,它們成為微粒凝結核,吸附了漂浮在空氣中的水汽而形成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