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貧血、睡眠不足、健康狀況欠佳和病後的人最容易罹患此病。所以預防外陰潰瘍的方法是保持健康良好的狀態,維持有規律的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注意獲取均衡的營養,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此外,患者應時刻保持陰部清潔和幹爽,常以溫水洗滌患處,亦有助加速康複。
治療的方法是在患處塗抹非類固醇類抗潰瘍軟膏,以及經常保持患處清潔,這樣很快便可治愈;但若置之不理,潰瘍的範圍便會擴展。
子宮頸病變有哪幾種類型?
子宮頸是子宮下端的一部分,與陰道相接,常見的子宮頸病變包括子宮頸炎和子宮頸潰瘍。
子宮頸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子宮頸炎主要由鏈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而引起。其症狀有呈黃色、混有膿液的不正常分泌物由子宮頸流出,患部經常維持充血狀態,嚴重的可能有出血現象。
慢性子宮頸炎是由急性子宮頸炎發展而成。除了上述的症狀外,有子宮頸糜爛、子宮頸腺閉塞、子宮頸囊腫等。
至於子宮頸潰瘍,是由於子宮頸受到刺激,如白帶增多;或者受到梅毒、軟性下疳等病毒感染所引起。子宮頸潰瘍患者的陰道分泌會大增,並混有血絲。潰瘍部分有肉芽組織,黏膜糜爛,並有出血現象。
由此可見,陰道分泌物可顯示女性的健康狀況,當發現陰道有不正常的分泌物,可能代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病變,應當立即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不生育的女性會容易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嗎?
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卵巢變得成熟,並有排卵現象。當卵子沒有與精子結合時,子宮內膜便出現周期性的脫落,形成經血。
當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頸可能受到阻塞,故經血和內膜組織被排出體外時,很可能會倒流,並積聚於某些部位,如卵巢、輸卵管,甚至直腸。這些內膜組織會不斷增殖,而積聚的經血也會形成血塊。當內膜組織逐漸積聚,便會使患者產生腹痛、腹脹、膀胱痛、腰痛等症狀。
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嚴重,很多患者都會誤以為隻是一般痛經的現象而忽視,常常是作超聲波檢查才被醫生發現。
那麼懷孕與否又與此症有何關係?女性在懷孕後,子宮內的胎盤會分泌胎盤素;胎盤素代替卵巢的荷爾蒙,從而控製身體的新陳代謝,這也會令不正常的內膜組織萎縮。另一方麵,曾經生育的女性,子宮頸口擴大了,這使經血流得更暢順,減少倒流的機會。
注射荷爾蒙也可令子宮內膜收縮,這樣雖然可減輕腹脹、腹痛等症狀,但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如頭暈、嘔吐等。所以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要清除不正常的內膜組織,必須利用腹腔鏡進行檢查,然後才動手術割除。但是因為有些內膜組織位置非常隱蔽,不容易被察覺,所以此症複發的概率很高。
患有子宮內膜症需要把子宮切除嗎?
子宮內膜症是指在子宮體部內腔之外產生並繁殖與子宮內膜相同的組織。這些內膜也會剝離,而所形成的血液會積存在體內,引起腹痛和腰痛。
有學者認為,月經時所剝離的子宮內膜組織經過膣部而流出體外。其中一些血液在輸卵管中倒流,並滯留在腹腔內。尤其是患有子宮後屈或子宮肌瘤的女性,產生倒流的機會更高。
患者在月經期問會有嚴重的痛經,而疼痛的部位會由下腹部延伸至肛門附近,而且可能會演變為月經過多或長期持續的月經。
假若子宮內膜形成於子宮壁的子宮肌之中,便稱為內性子宮內膜症。此時子宮壁會變厚,所以隻有將子宮切除才能根治此症。
但假如子宮內膜形成於卵巢、子宮後麵、輸卵管或子宮的韌帶,則稱為外性子宮內膜症,這時隻需將患有內膜症的部位除去便可治愈。
除了動手術之外,也可以調節荷爾蒙以治療子宮內膜症。例如服用口服避孕藥可抑製排卵;而服用男性荷爾蒙可抑製卵巢的機能。但服用藥物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在月經來潮時應避免劇烈運動或性交,以防止經血的倒流。
患有子宮肌瘤需要手術切除嗎?
子宮肌瘤是在子宮內形成的腫瘤。子宮肌瘤與卵巢激素有密切的關係,卵巢激素會令肌瘤增大。
患子宮肌瘤的症狀是經血量增多和流出血塊。月經期間,子宮壁充血,再加上子宮壁的收縮,會不易止血。月經量過多會使體內的血液逐漸減少,造成慢性貧血,也會導致心髒負荷過重而造成心肌的變化。
子宮肌瘤的產生也會影響其他器官,如會壓迫膀胱而導致患者無法順利排尿。當肌瘤壓迫到直腸,會造成便秘。肌瘤甚至會壓迫骨盆內的神經和血管,引起血液循環不良和下肢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