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女性疾病(7)(1 / 3)

治療子宮肌瘤最徹底的方法,是將子宮體部、子宮頸部和輸卵管一並切除,但這樣就會使患者不能再懷孕。若患者希望再懷孕的話,應將子宮留下,隻割除肌瘤部分,然後將子宮修補,再定期觀察肌瘤的變化,最後決定是否需要做手術。最重要的是觀察肌瘤是否會導致嚴重的貧血或令其他器官受損。

什麼叫產後子宮複舊不全?子宮複舊不全怎麼辦?

產婦分娩後,一般經10-14天,子宮已降入骨盆內,這時在小腹就摸不到子宮了,如果產後子宮未能按期收縮及回複到原來的狀態,稱為子宮複舊不全。

子宮複舊的快慢,雖然與產婦的年齡、分娩次數、全身健康狀況、產程長短、分娩性質及是否哺乳密切相關,但引起子宮複舊不全的原因則主要是子宮蛻膜剝離不全、蛻膜滯留在子宮內、細菌感染引起子宮內膜炎或盆腔炎、子宮後位及產褥期過度疲勞、子宮壁有腫瘤等。子宮複舊不全,有時可有大出血、腰痛、小腹墜脹、惡露持續時間長或白帶增多、子宮體積大而軟等。若不及時治療,還會造成永久性的子宮變化,而且使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因此應查找原因,積極治療。肌肉注射麥角新堿或縮宮素,服益母草膏或麥角流浸膏,可以增強子宮的收縮,如有炎症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若子宮後位,應做膝胸臥式,每天2次,每次10~15分鍾;懷疑有胎盤滯留時,可請醫生行刮宮術治療。

產褥感染是怎麼回事?怎樣防治?

產褥感染也叫產褥熱,是產褥期中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婦女分娩後,由於子宮腔內胎盤附著的地方留有一個很大的創傷麵;胎兒通過產道時或多或少使產道受到損傷;產後子宮恢複期又有大量的惡露從產道中流出;產程過長或發生產後出血,削弱了全身的抵抗力,因此使陰道原有或外來的細菌易於滋生使生殖器官發生感染,引起產褥感染。

感染開始時常先在創傷部發生炎性變化,如在外陰或陰道,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而全身反應較少;如感染發生在子宮,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炎,多在產後2~5天開始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及小腹部壓痛,惡露增多且有臭味。如果蔓延成為子宮旁組織炎,將持續發熱,子宮兩旁壓痛,如果發展為腹膜炎,除了高燒,還有寒戰、腹部壓痛劇烈及腹脹等症狀。如果發生敗血症,病情就更嚴重,如不及時治療,可以危及生命。

對於產褥感染,預防勝於治療。預防應從懷孕時開始,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做好產前檢查,預防難產的發生,減少手術或分娩時的創傷。妊娠末期,避免盆浴和性交,分娩時注意防止感染,產後保持外陰清潔,有傷口者及時清潔會陰。當然,接生人員無菌接生更為重要。如已發生感染,可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或中藥清熱解毒劑治療。同時采取半臥位,以便於炎症局限於盆腔內,有利於惡露排出,同時應多喝水,食物要富於營養和易於消化。經過積極治療和護理,絕大多數感染都可以控製。產後為什麼出汗多?應注意什麼?

分娩以後,產婦出汗特別多,尤其在睡覺或剛醒後,出汗更多,夏天時甚至大汗淋漓,把衣被都能浸濕。產後為什麼會出汗多呢?這是因為在妊娠時,體內瀦留水分較多,到產褥期皮膚排泄功能旺盛的結果。所以產後出汗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為此擔心。

產後出汗多,雖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要加強護理。首先產後室溫不要過高,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但不要貪涼,更應避免床頭對流風或用電扇直接吹。衣被不要過厚, "捂月子"更是不對的。出汗多時要勤換衣被,身體可用毛巾擦幹,或用溫水擦身,這樣可以防止感冒。

產後為什麼容易排尿困難?產後排不出尿怎麼辦?

妊娠末期,孕婦體內瀦留了大量水分,分娩後,一部分由汗腺從皮膚排出,一部分經腎髒由尿排出。所以在分娩後產婦一是多汗,二是多尿,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也有一些產婦,特別是初產婦,可發生排尿困難,這是因為:①產程延長。由於產程延長,膀胱因長時間受胎兒壓迫,充血、水腫,甚至黏膜下出血,影響膀胱肌肉的收縮,使膀胱功能失調而排尿困難。②產後腹壁鬆弛。分娩以後腹壁變得鬆弛,盆腔空間增大,膀胱的容量也增大,膀胱對內壓不敏感,當尿液過多時,膀胱張力下降,感受性更低,尿瀦留時沒有尿意。③會陰部損傷。由於會陰部損傷、疼痛,可使尿道括約肌痙攣,因而排尿困難。④習慣變異。產後要平臥或在床上小便,有的產婦很不習慣,因而精神緊張,也可造成排尿困難。

防治排尿困難的最好方法是在產後6~8小時以後,就督促產婦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意時再排。如不習慣躺在床上小便,可扶產婦蹲起來小便。如產婦不能自行排尿,可在小腹部放置熱水袋熱敷,或用溫水熏洗外陰及尿道周圍,也可用滴水聲誘導排尿。按摩小腹部,針刺或艾條灸關元、氣海、中極等穴,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克,都有促進排尿的作用。經上述方法,如仍不能排尿,需插導尿管導尿,並保留24小時,待水腫、充血消失,膀胱張力恢複時即可自行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