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女性疾病(7)(2 / 3)

產婦為什麼要避風寒?

由於產婦產後真氣大傷,氣血不足,百脈空虛,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疾病,分娩之後,產婦汗腺開口很大,出汗多,冷風、寒氣很容易乘機而入,可以直接引起神經性疼痛;或者由於受涼後,體溫下降,血管收縮,影響了血液的正常供給,因循環障礙而引起偏頭痛、腰痛、腿痛等疾病。所以產婦在分娩後要避免傷風著涼。為此,穿著應舒適、柔軟、保暖,床鋪不要放在風口處(但要注意整個屋子的通風透光,以保持空氣新鮮);不要用冷水洗刷東西,更不要洗冷水澡。另外,產婦消化力差,最好不吃生冷食物,以免寒涼傷胃,妨礙血液循環,引起胃痛或腹痛。

如何防止產後中暑?

夏天分娩,容易發生中暑,尤其是體弱、帶病、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長期臥床的產婦,更容易發生。中暑發生後,輕的出現口渴、多汗、惡心、頭暈、頭痛、胸痛、心慌、無力等症狀;若病情較重,則體溫上升、脈搏和呼吸加快、麵色蒼白、出汗停止、皮膚幹熱,當體溫繼續升高可出現高燒、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及呼吸短促的危重症狀,如不及時搶救將會危及生命。所以要積極預防產後中暑。首先,夏天炎熱時,千萬不要把門窗緊閉、穿厚衣、蓋厚被, "捂月子",應使住室通風,加速空氣的對流和蒸發散熱,但又不要受"過堂風"吹,或吹電風扇,以防受涼。其次,窗外可架遮涼棚,擋住太陽的直接照射,遠離爐火,以避開熱源。另外,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出汗多時,多喝些鹽開水,對於預防產後中暑也非常重要。

運動和飲食對經前綜合征有何影響?

有些女性每逢在月經來潮前都會感到不適,如頭痛、氣喘、眼痛、骨盆痛、胸部疼痛、腹痛等。除了這些生理現象,很多女性在經前也會感到心情煩躁、容易動怒、情緒低落、容易疲倦、食欲不振、失眠等。

雖然經前綜合征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因生理變化而產生的身心反應,但若情況嚴重,也會影響日常生活。

造成經前綜合征的原因是由於體內缺乏鎂和維生素B6,以至酶未能發揮最大功能。另一方麵,體內的雌激素增加,令黃體酮這種由卵巢黃體和胎盤分泌的固醇類激素相對減少,導致內分泌不平衡。此外,經前也有血糖不穩定的現象。

要克服經前綜合征,可從運動和飲食兩方麵著手。運動方麵,可做一些柔軟體操,可以消除緊張心理和壓力,而且有助平衡內分泌和激素水平。

至於飲食方麵,可多進食含豐富澱粉的食物,如燕麥片、麵包等;此外,多吃乳酸、低脂牛奶和西蘭花對此病也有好處。要避免進食含咖啡因的茶、咖啡和朱古力等。最重要的是避免吸煙,以免妨礙維生素的吸收。

總而言之,應盡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分依賴藥物。怎樣退奶?

產後因某種原因不需要母乳哺養時,或孩子長到1歲至1歲半之間需要斷奶時,可以選擇以下方法退奶:①在乳汁未大量分泌前,可以服用己烯雌酚3~5毫克,每天3次,連服6天。②甲睾酮10毫克,每天2次,舌下含化,連用5天。③維生素B。200毫克,1天3次,服用1天,以後100毫克,每天3次,共用7天。④炒麥芽60克,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3天。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時,配合穿緊身背心,壓迫乳房,適當限製飲水量,幾天後奶就退了。在退奶過程中,如果乳房脹痛,可用芒硝放在布袋裏,局部外敷。若乳房已淤積成塊,可用冰袋冷敷,既能止痛,又可消除硬塊。怎樣調治產後手腳麻木和疼痛?

不少的婦女在生完孩子後,常覺得手腳麻木,這多半是因為產後體質比較虛弱,氣血不足的情況下,又著涼造成的。出現這些症狀時,可以根據麻木、疼痛的部位和程度,選擇以下方法:①臂叢穴按壓。如手臂麻木,可取臂叢穴(鎖骨上凹內l/3與2/3交界處向上一橫指)按壓。如左手臂麻木用右手拇指,右手臂麻木用左手拇指抵住臂叢穴,其餘4指放在肩上,用拇指按壓柔摩,手法可由輕到重,如效果比較理想,可有麻感並向手指尖放射。②足三裏、三陰交穴位按摩。如果腿腳麻木,可用拇指按揉足三裏處(膝眼下3橫指左右)、三陰交(內踝上3橫指左右)穴位,用力也是由輕到重,每次3~5分鍾。③中藥養血通絡祛風。如果產後關節疼痛,可用養血祛風止痛中藥,如川芎10克、當歸lO克、杜仲15克、川斷10克、牛膝10克、防風10克、獨活5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用,每天l劑,效果不錯。有的人因給孩子喂奶時間過長,身體鈣質消耗過多,也可以造成小腿筋,手腳疼痛。這種情況,可以服用鈣片,每次1~2片,每天1~2次,同時服用魚肝油丸,每次l~2丸,每天2~3次。多吃一些木耳、蘑菇、瘦肉、動物肝、魚類等含鈣質較多的食物,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