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骨頭硬。"對於絕經後的婦女,可不是這樣。老年婦女,卻常因骨質疏鬆而發生骨折,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三種:①血液中性激素平衡的改變。婦女絕經後,人體逐漸衰老,血液中雌激素減少而導致鈣的吸收及鈣鹽在骨骼中的沉積減少。②飲食失調。由於老年人消化係統功能減弱,如食物中缺鈣,或鈣質吸收不好,也會使體內鈣質不足。③患病所致,如患有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會引起缺鈣。由於鈣質的缺乏,而使骨細胞成長和骨質形成不夠,因而造成骨質疏鬆。有骨質疏鬆的婦女,常出現腰腿痛,或見駝背、身體縮矮,有的人身高可以矮10厘米以上,有的在無明顯外傷或輕微外傷的情況下就可以發生骨折。所以老年人也要適當補鈣,多吃含鈣質的食物,也可服用魚肝油、鈣片和維生素D。病重的,可請醫生診治。
絕經後陰道流血應如何處理?
絕經後的婦女,一旦發現有陰道出血現象,就應盡快去醫院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醫生除了詳細詢問病史外,一般都要做婦科檢查。隨後根據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以及病情選用不同的診斷方法,如診斷性刮宮,既可起到診斷疾病的作用,又可達到治療的目的。又如宮腔鏡和陰道鏡檢查,可以了解病變部位。活體組織檢查或陰道細胞學檢查,則更能了解病變的性質,以確定治療方法。至於B型超聲波檢查則能幫助診斷病情。隻有查明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由於絕經後陰道出血往往是生殖器惡性腫瘤的主要症狀,而且絕經後陰道出血出現得越晚,惡變的可能性越大,故應引起特別重視。
婦女缺鐵性貧血如何防治?
缺鐵性貧血是女性最常見的一種貧血。正常女子每百毫升血液含血紅蛋白11~15克,低於此值即為貧血。在患有貧血的成年女性中,不少人可能是由於身體內鐵的缺乏所致。
缺鐵性貧血患者早期可無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出現麵色蒼白、頭暈、乏力、耳鳴、眼花、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眩暈與暈厥。由於嚴重鐵缺乏時細胞內含鐵酶也減少,有些人容易興奮、激動與煩躁。有些人出現異食癖,喜歡食泥土、石子、煤球、生米、粉筆等。嚴重鐵缺乏的患者可出現指(趾)甲扁平、薄脆、毛發幹燥無光澤等特征性變化。若伴有B族維生素缺乏,患者還可有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皸裂和吞咽困難。
為預防貧血,青春期少女應多吃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食物。海帶、發菜、紫菜、木耳、香菇、動物肝、瘦肉、蛋類、豆類等都是含鐵較多的食物;牛奶雖然營養豐富但含鐵量很低。婦女在妊娠早期鐵需要量增加並不咀顯,但從妊娠中期起鐵需要量就呈進行性增加,到妊娠晚期需要量更大。一般認為食物不足以滿足她們身體對鐵的需要。許多國家對孕婦從孕中期起就常規給予含有鐵、葉酸、維生素的複合劑。北京協和醫院對妊娠24周後孕婦也每日常規服硫酸亞鐵300毫克、葉酸5毫克。服鐵劑後l周,缺鐵性貧血患者血紅蛋白量開始上升,1個月左右就可使血液恢複正常。但血紅蛋白量正常後,仍需要繼續服用鐵劑2~3月以補充身體內的貯備鐵。過早停藥,會導致貧血複發。
常用抗貧血藥有鐵劑,如硫酸亞鐵、枸櫞酸鐵銨、葡萄糖酐鐵,還有維生素B12、葉酸等。常用中草藥補血藥物有黃芪、黨參、當歸、何首烏、阿膠、龍眼肉、紫河車、熟地黃、雞血藤、白芍、牛膝等。但服用藥物治療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女性常見的頭痛有哪些?
(1)偏頭痛:偏頭痛是血管性頭痛的一種,以18~30歲女性多見。其發病原因與血管的舒縮功能障礙有關。常因睡眠不好、情緒不佳、月經期及吃某些特殊的食物而誘發。
典型偏頭痛發作之前常有短時的單眼或雙眼視物模糊,看到光環或黑點等先兆,有的甚至突然眼前發黑。這些表現持續時間短暫,一般在幾分鍾內恢複,最多不超過半小時。視力恢複後隨之而來的是劇烈的搏動樣頭痛,多數人"隨著脈搏跳動一鼓一鼓的痛",常有頭痛欲裂的感覺。有些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及心煩意亂的感覺。頭痛一般持續數小時,但過後可能有一段時間的頭沉、頭暈的感覺,發作期間無特殊表現。偏頭痛的預後較好,除了發作時的痛苦外,不會帶來嚴重後果,部分人在絕經期後能自行停止發作。
(2)妊娠與頭痛:據調查,妊娠期頭痛並不少見。妊娠期頭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緊張性頭痛。多見於初產婦。由於驚喜、害怕或生男生女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思慮過度,精神壓力大,加上睡眠不足,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以及頸部的肌肉處在緊張狀態,久而久之,肌肉因持續收縮而缺血,代謝產物淤積,刺激神經末梢,從而出現頭痛。其頭痛的特點為枕部持續性脹痛,伴有頭昏腦漲的感覺;患者常常形容頭上像壓著東西一樣,並有脖子發硬的感覺;頭痛與情緒關係密切,情緒好時頭痛減輕或消失,反之則重。